自實施新課程以來,教師進行了不懈的探索與努力,有了不少新的發現,新的創造。現在新課程標準、新教材已全面實施。要進一步推動課程改革,關鍵在教師,核心在課堂教學。
目前新課程理念逐步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同,改變了過去只把學生當作觀眾既沒有溝通也沒有交往互動的現象;老師由過去課堂只注重訓練,轉變為現在注重引導學生發展;老師不只是傳授知識,更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老師不僅研究“教”什么,還能研究“學”什么,以及“怎樣學”;這樣就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課堂上還能注意到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注重數學知識的應用。從而改變了過去只注重課本。教死書、死教書的現象等等。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恰當的做法是在呈現教學內容時注意反映數學發展規律以及學生的認識規律,體現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原則。展現基本概念抽象和概括過程,基本規律的發現和總結過程,教學模型的建立,求解和解釋過程;在教學素材的呈現上應該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較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這樣有利于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合情推理、交流、反思等過程。還可通過設置具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較為全面的體驗和理解,從而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目前部分教師主要在課堂最后進行總結反思,小結一節課的內容與主要思路。這往往是不夠的。這里“總結反思”包含兩層含義:其一是教師在課堂每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積極總結反思;每學習一段內容后回頭看整理思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一段話;課尾再總結善于凝縮,養成總結反思的習慣。其二是教師在課前、課中、課后持續不斷地反思,那么對自己課堂中問題的認識和捕捉可能就要準確的多,逐步向反思型教師轉變。所以我認為“反思教學”是我們在新課程下的一種重要教學方式。
數學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打好基礎應當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作為保證。因此形成積極主動、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是數學學習的內在要求。這就要求組織好教學內容的結構體系,按學生的學習規律、數學知識的發展規律進行教學,為學生創造恰當的自由思維空間,而且還應當遵循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努力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