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由于學科特點和功能,決定了它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具有得天獨厚的作用。針對目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我們應該開展語文創新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讓其始終處于探索性、創造性的環境下,有效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把“知識”放在問題中,放到現實中,讓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景去搜集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主動地探索、發現、體驗和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利用舊知識進行創新活動。
一、創新教案是語文創新教育活動的突破口
新課程理念下的備課強調課后的反思,也就是說一篇完整的教案不只包括課前的預設,還包括課中的調整和課后的反思,并且要求教師以教后記的形式書面記錄下來。具體說來可從以下方面著手,記下教學過程中的反思,記下教學過程中的亮點,記下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下教學過程中的智慧火花等。從教師的專業成長角度看,教案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是課堂教學的準備,教案作為教師思想、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斜。課前備課固然重要,但課后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與提高。因此,提倡教師在課后結合課前預設的數案和真實的課堂情境以及課后的反思,重新備課,并進行二次教案設計,顯然,這種植根于真實的課堂并輔以理性分析的教案撰寫,對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意義非凡。電子教案形式一經采用,就彰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它的主要優點是:便于資源的查找和整合,便于修改和保存,提高了設計的效率,更為主要的是將課件引入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梢韵嘈?,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電子教案將會得到更廣泛的采用。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紙質教案退出歷史舞臺,較長時期內它仍然是教案的主要形式;而且怎樣合理地設計和使用電子教案,也是一個需進一步探討的話題。
二、由“應試”向“應世”轉移,創建課堂與生活的“超級鏈接”
`傳統的語文課堂主要為“應試”作準備,這樣的課堂教學容易讓學生索然無味,無論教師怎樣在課堂上口若懸河,眉飛色舞,學生頂多欣賞下教師的口才聽聽課,實際上能使學生終身受益而獲取的東西并不多,究其原因,我們是用“應試”的方式來對待了現代人,長此以往,不會“應世”,反而惡性循環。在創新性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各種參加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其積累知識、豐富知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只有客體和主體的高度統一,才能發揮學生學語文的主觀能動性。語文課堂教學應當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讓學生解決為何學語文、為誰學語文的問題;通過創新性語文課堂教學,透視現實社會生活,讓學生明確學語文的實用性。建立“應試”(課堂教學系統)到“應世”(社會生活系統)兩者之間的“超級鏈接”,把學校變成與社會緊密聯系的小環境,把學生培養成諳熟事理、了解社會的新型社會成員。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因人而教,去誘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實踐中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標新立異,不“一棍子打死”,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敢于探索和勇于實驗,從而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使他們真正成為新時代具有創新品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