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主席指出:“自主創新性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應對未來挑戰的重大選擇,是統領我國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主線,是實現建設創新型國家目標的根本途徑”。如何在現代教育中推行以培養科學創新能力為中心的素質教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歷史使命。我認為在計算機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科學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作為—名教師也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
1.樹立素質教育、科學創新教育是終身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面向全體學生、明確素質教育的實施,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科學創新能力需要終身培養,科學創新動機需要終身激勵,因而科學創新教育也是終身教育。2.樹立全新的教學觀。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產生了重大變革。原來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法轉變為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多種新型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在計算機教學中,要與全新的科學發展教育、教學觀念相整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科學發展意識和能力。
二、及時向學生介紹新知識、新技術的環境
課堂教學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應當成為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的搖籃。而通過計算機教學創設問題的情境,不僅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而且還可通過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學生大腦的興奮區,為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有利的條件。拓寬思維空間,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推行問題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知”。可見,營造“疑”與“思”的良好情境,用疑問開啟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心靡,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注意挖掘教材內容中潛在的教育因素,采取問題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寬松、民主、和諧平等、富于創新精神的教學情境。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設計出針對性、啟發性較強的問題,點燃學生求異思維的火花,從而激發學生提高和科學對待新興事物的意識和方法。
四、在計算機課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性
在課堂中,由于時間有限,傾向于訓練基本功,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把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延伸到課外,使得課外成為課內所學知識有益的鞏固、補充,從而促進課堂教與學,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我在計算機教學開始時,就讓他們在業余時間不斷積累有關計算機的各種知識,到對計算機了解到一定程度時,我把他們積累的各種知識,定期舉辦成一個展覽會,讓學生們在這里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我在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教學中,把簡單的電子文稿的演示逐漸轉入電子動畫的創作等,運用多種電敦手段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定期為學生們展示他們的動畫作品,從而提高他們的創作熱情,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擴大了學習、討論和交流的領域。
五、訓練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發散思維是指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的一種思維形式,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為走出傳統教學中“重求同,忽視求異,重集中思維訓練,忽視發散思維訓練”的泥灘,注重順向思維、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具體來講,就是要通過挖掘教材中能一題多解、一法多用、一題多變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的思考信息朝多種方向擴散,提出各種設想,充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文字編輯,這樣更有利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創新能力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競賽,進行自由辯論,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啟發思路,以實現解決實際問題與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機統一。其主要途徑有三:一是通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用計算機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等。二是通過輔助教學,來發揮計算機的工具性優勢,向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知識和大量材料,這不但能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教學內容,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直覺力。三是通過解決學習上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解決一些現實的學習和生活問題。在現代教育中推行以培養科學創新能力為中心的素質教育,完成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這一歷史使命。為學生將來發展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