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和表揚一樣,也是教師用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手段。批評不僅是一種手段而且是一種藝術。只有巧妙地運用批評,才能打開學生緊閉的心扉,使之幡然悔悟使之改過自新,使之“去人之短。”那么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怎樣運用批評這一武器呢?
一、批評教育要注意選擇場合。把握時機
班主任想要取得批評的最佳效果,必須要講究“火候”,即選擇批評的最佳時機與場合。當眾批評,讓他太沒面子;在辦公室批評,他們的心情是沉重的,心理上受到壓抑,思想有壓力。而且學生性格各異,批評效果迥然不同。性格內向者,當眾受責,感到受了莫大羞辱;性格倔強者,你說你的,我行我素,唱對臺戲;性格暴躁者,則公開與你頂牛。凡此種種,都使批評失去效力。批評教育的底線是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只有被批評的錯誤具有代表性,批評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同學時,才可以公開批評,起到對全班同學“殺一做百”的敲警鐘作用。對于學生的缺點錯誤,班主任應隨時發現,及時進行批評教育,指出其錯誤所在以及應該承擔的責任,切不可等錯誤積累到一定程度采取“等到時過境遷”再來批評的“秋后算賬”式教育。
二、批評學生要堅持說理與動情相結合
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堅持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意在讓學生明白道理,明辨是非,從而提高認識。而不是讓學生一味服從班主任的批評和“裁決”。班主任進行說理教育時,要掌握好尺度,具體來說,就是要掌握以下幾點:
1.說到“點”上。說理的內容要能抓住問題的焦點。直奔主題,不能侃侃而談,最后不得要領,是非觀點要明確、中肯,既講正面的“合理”,也講反面的“非理”,才能使學生心悅口服。
2.說到“心”上。班主任的批評教育要能讓學生心動,就一定要把“理”說透,說得有據有信度,還要激活他們的內心積極性。
3.說到“情”上。情通則理達,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學生首先是對其情感上有所接近或完全接近,才有可能接受。要使說理教育能夠說到情上,應避免的是班主任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架勢”。班主任教育學生時,如態度誠懇,對學生真心真意,即使學生不能完全理解老師講得道理,也會覺得老師是誠心誠意,是真正關心自己,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批評要講究方法
批評方法的優劣,集中體現了教師批評藝術的高低,也直接影響到批評效果的好差,教師應根據批評的對象、性質、內容的不同,靈活地加以運用。
1.批評的方法要具有針對性。批評的方法要因人因事而異,性格內向與性格外向的人、初犯錯誤與屢教不改的人、男生女生等,對他們采取的批評方式應該有所差異,而對于其所犯錯誤的性質、程度的不同,批評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得到良好的效果。
2.批評的方法要富有變化性。單調的、始終不變的批評方法,只能使學生感到厭煩,其教育效果必然甚微,特別是對那些屢犯錯誤的學生,教師如果總是講那么一套道理,學生就會聽而不聞、無動于衷,老師的這些批評并沒有真正觸動他們的內心,所以,效果必然很差。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批評方法還要富有變化性,要注意采用多種方法,綜合地對學生加以教育。
只有善意、友好的批評才容易被人接受,只有巧妙得體的措辭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藝術化的教育批評,是沁人心脾的春風,是和風細雨,滋潤著學生于洞的心田;它更是一只號角,促人不斷奮進。只有藝術化的教育批評才會讓“忠言”不再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