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興起來。已經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本人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中取得了一些經驗,現將如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的一些形式拋磚引玉,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預習交流法
先讓學生準備一個課前預習本。討論前。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將自己真實想法寫出來,再由“監督員”檢查,然后由“組長”組織小組合作。討論時按組長分配的交流任務。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經過組內爭論,形成集體意見。這樣既保證了每個成員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同時又要求學習較好的同學有耐心,尊重學習較差的同學,形成集體意見,達到雙贏的效果。這是筆者最常用的一種形式。
二、相互質疑法
新課程理念認為,沒有問題恰恰是最大的問題,學生沒有創新能力,總是滿足于老師的講。(現在我們教學中常常沒有要求學生提出問題,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總認為平時的教學已經把問題基本解決了。)筆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每節課課前組織學生預習,要求每個學生在閱讀文本后質疑,將問題寫在預習本上。單元復習時讓學生將一個單元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全班共同交流解決,而且我發現學生總希望自己提出的問題能難倒別人。這些問題大部分他們自己已經弄明白了,那些自己不能解決的,他們會積極查找資料去解決。這樣一來不僅激發了學生興趣,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從而激起了他們討論、參與的熱情。
三、抽簽法
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讓每位成員獨立思考后,抽簽決定誰是陳述自己意見的人,其他組員對他的意見發表見解,有時也通過抽簽決定誰是小組的發言的。然后引導學生對這個組的見解進行評價,這樣一來,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高漲起來,團體凝聚力增強了,也更易發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對問題的認識也會更加全面、深刻。
四、變換角色法
在小組學習中,將小組的成員和分工進行動態管理。不是固定某幾個人長期為一個小組,而是經常變換,學生的職責也常常輪換,有時讓學生下位置。自由組合;有時讓男生固定,女生流動;有時讓女生固定,男生流動。課堂上偶爾讓學生走動一下位置不但可以讓學生對小組學習有了新奇感,而且可以打破組內長期合作的局限性,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一個平等發展的舞臺。變換角色會讓學生感受到小組學生的興趣,并樂于進行交流,最直接的結果是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到你的課堂中去。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主流性教改策略,對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能力大有益處,這一點毋庸置疑。當然我們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也會遇到許多問題,這需要我們教師積極轉變觀念,在小組學生中,及時調整方式,改變花樣,運用多種形式的小組交流,讓學生有新鮮感,讓學生愿學、樂學,以達到最佳的討論效果,維持小組學習持久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