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充分體現《生物課程標準》的精神,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
新課程改革下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我談幾點自己淺顯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它是教學理念的體現。教師在撰寫教學設計時如果不能很好地應用教學目標,就會出現教學無的放失。甚至出現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現象,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制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
二、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具體在教學中我們該怎么做呢?首先新課的導人非常關鍵,教師在這方面一定要下足工夫,最好能聯系生活實際,有創意,能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對我們實在太重要了。
三、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探究教學的第一步是提出問題,問題的提出要從學生生活環境、生活經驗、經歷或從社會的熱點問題人手。問題提出后,要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并在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探究完成后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或者圖表等表述探究的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四、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教師要多學習。多培訓,能夠熟練制作幻燈片,利用多媒體教學,配上音樂、錄像等,把抽象難以理解的問題,利用形象的動畫設計,使學生很容易理解、接受。多媒體教學還增強教與學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提高教學效率,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學校的圖書館、實驗室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師要因地制宜,積極發揮現有沒備的作用,領導學生設計富有創造性的實驗和實踐活動,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3.廣泛利用社區課程資源,包括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養殖場、果園以及周圍自然環境,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就近而為,城市里的學生可能離博物館、動物園、植物園近,那么就選擇這些地方,農村里的學生離養殖場、果園、菜園等較近,那么就選擇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五、分組——合作教學
分組合作學習是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個體,為了共同的目的在一起相互協作學習的一種教學形式,它是教師組織下的學生問的合作,對于改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教學實效,促進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一般是八人一個小組,每一節新課基本上是這樣進行的,首先出示教學目標,然后出示相關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本內容,在閱讀時做到眼、口、腦、手并用,答案找出后,小組商量、對照,得出最佳答案。隨后小組代表就有關問題到講臺上講解,教師做最后補充。這樣整節課大部分的主動權就交給了學生,督促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但是,為使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取得更大的成效。還需要師生共同努力!
六、相互學習,突出學科課改特點
教研組實行集體備課,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于發揮教師團隊優勢,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學中的不足和失誤,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整體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教研組還定期組織教師講公開課、聽課、評課,課后進行反思、交流。實踐證明集體備課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課程改革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他對于教師知識能力的再生,對于教師教學素養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將堅定信心,廣泛學習,以更飽滿的熱情和工作狀態投入到新課程改革實試驗中,爭取更大的收獲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