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欲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欲望,是人類對自我抱有期望與信心的顯示,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很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的才能,表現自己的智慧,表現自己的價值。當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時,便會產生一種自豪感而推動他們更有信心地去學習。去探索,去創造,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讓學生表現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智慧和價值。筆者以為,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設計值得學生表現的內容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內容,設計有意思的問題,使他們感到值得去做,但如果不認真思考就很難圓滿答出。于是學生的表現欲便被激發起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
在小學教學中,內容相當豐富,值得學生表現的內容相當多,只要執教者根據自己教學內容稍加以設計,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教學就成了學生想主動參與的內容。如:我在教學《圖形的平移》時,我就用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玩的游戲俄羅斯方塊來讓學生參與,所有學生都積極主動地想在課堂中表現一下自己,從而讓學生理解了自己平時玩的俄羅斯方塊其實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圖形的平移。
二、小組合作學習。為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
要使學生的表現欲成為現實的表現行為,就要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力求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便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表現機會,讓大多數同學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能。比如我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就充分地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充分地讓全班同學都把自己的特長在課堂中展示了出來。在探究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時,讓學生在五人小組中,三位擔任測量員,一人作記錄員,一人作計量員。五個人一個小組共同的參與在有序的活動中。當他們知道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這一結論與我們數學家們得出的結論相同時,他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動。便更想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三、為孩子要樹立正確的表現觀念
在數學教學中,既要保護和培養學生的表現欲,又要正確進行引導,務必使學生明白,表現不是出風頭,而是練習與實踐,是學習與檢驗,每個學生必須以平等的角色、積極的態度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我班有一位女同學,數學基礎較好,學習也很用功,但她只是自己悶頭學習,課堂上從不發言,明顯地缺乏參與意識,后經我多次找她個別談心,使她逐步端正了自己的表現欲。一次課上我示意讓她來回答一個較難的問題,但她就是不愿意,這個時候又讓同學們給她以期待的目光。當她極不情愿地說出了答案時,同學們也非常配合地響起了贊揚的掌聲。
在鼓勵這些學生的同時,我們也要讓學習中虛榮心太強,時有弄虛作假的孩子得到正確對待表現自己的教育。教師要及時加以批評,時刻勿忘寓德育于數學教學中,使學生漸漸樹立起正確的表現欲。
四、要強化表現的基本功
如果說樹立正確的表現觀念,才能使學生投入表現,那么,扎實的基本知識、流暢的表達能力、較高的分析、歸納水平以及善于發現問題和獨立思考的個性品質等,都是學生表現自己必備的基本功。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通過多種途徑,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基本功。使其掌握良好的表現手段,提高自己的表現能力,增強表現的信心。
我們知道,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只要他們有一點的理解,便想要把他表現出來。但由于他們知識面太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特別是對多層次問題的駕馭,常有力不從心之感。因而往往導致表現失誤。面對學生這樣的困惑,我時常讓學生把問題進行分解。化整為零,分步推進。例如,在我們西師版的解決問題中,常常都是有一定的難度,許多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往往顧此失彼狀態,思維極易“短路”。這時在學生中是既想表現,卻又無把握,不敢表現,此刻,教師便應發揮主導作用,適時幫助學生分散難點。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把問題分散開,引導學生一個一個的解決。最后,教師又引導學生回頭反思:解決問題難不是題目本身,而在于自己的分析能力、思維方法等諸多基本功不扎實。因而,師生們很快地形成共識:強化學好數學的內功。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不僅樂于表現,而且還會有出色的表現。
五、要克服表現的心理障礙
有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害怕自己出錯,怕別人說自己出風頭,不謙虛,缺乏表現的勇氣等心理障礙的原因,嚴重地阻礙了學生的表現欲。教師應多和學生交心談心,針對學生的心理障礙,對學生進行適當地溝通,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在實際教學中加以化解,從而使學生的表現欲處于自然、活躍狀態,這無疑會使表現成功的概率較高。表現作為一種欲望支配的自覺行為,排除心理障礙顯然是至關重要。
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待學生的表現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反映是否真正承認學生是學習主體、學習主人的問題,是否認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問題,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這對提高我們數學教學效果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