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一個不可忽視的艱巨任務,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客觀要求。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我特別注意后進生的轉化問題,對后進生的成因及其對應的教育教學策略進行了深入研究,我得幾點淺顯認識。
一、后進生的成因
1.逆反心理
這種類型的學生往往從小就受到家庭專斷式的教育。學生從小得不到家長的呵護,稍有錯誤就受到家長的訓斥打罵,久而久之,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說,他越煩;你越打,他越硬,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沒有交流,不能溝通。對這樣的學生我們若沒有足夠的關心,就可能使他產生抵觸心理。以致仇視父母,與老師作對,甚至在同學身上尋找報復。
2.意志薄弱
這類型的學生往往由于父母對孩子過分不放心,什么事都包辦代替。由于受到的外控過多,孩子的身心得不到應有的鍛煉,因此自制力差,做事也沒有自覺的行動目標,遇到困難不是軟弱退縮,就是隨波逐流,而不是自己想辦法去戰勝困難。認識學生、研究學生是為了更好教育他們,使他們各有發展。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迅速發展,他們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獨立的愿望,他們求知欲強,容易接受好的影響,但是一部分特殊生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或家庭環境的影響,可能向雙差生的方向分化,因此教師要特別注意把握這類學生的特點,尤其對有嚴重心理缺陷或單親家庭的學生,更要關心、愛護,鼓勵他們多參與集體活動,讓他們在班集體這個大家庭中感受溫暖,在接受愛的過程中學會愛別人,進而扭轉自己的抵觸情緒,改變對外部世界的冷漠態度。
二、采取的教學策略
1.愛心是教育的關鍵
每接手—個新班級時,我始終堅持建立班級學習互助小組,把班集體“普遍的友愛”傾注給后進生。其實建立小組的目的是“溝通”,為了使她們有個交流的機會和場合,不論是學習上還是思想上。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友愛的氣氛,讓后進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溫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席之地。反之,班主任不關心他們,一心想著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那么,班主任的偏愛會強化—部分同學的自負心理,班主任的冷淡則強化后進生的自卑心理,使學生與老師之間產生隔膜,班主任對后進生的轉化工作難度就加強了。班主任只要有顆仁愛之心,經常設身處地為后進心考慮、解決問題,則他們也會時時為你著想。
2.耐心是教育后進生的前提
做后進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簡單地認為通過一次談心他們就能徹底改好。遇到后進生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客觀分析不良行為反復出現的原因,要及時發現、及時抓住、及時誘導,做到防微杜漸。當然,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極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為后進生的轉化積極創造條件,后進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比如學習差的,他在體育方面很好,或在音樂、美術方面有特長,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掘其身上的潛能,充分肯定,千萬不要吝惜“好話”,積極的評價能使學生的進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進生重新找回自我,獲取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
3.激發興趣
學習優秀的學生對學習興趣濃厚,而學習落后的學生則表現為對學習缺乏興趣,不愿動腦,害怕困難,會產生厭學情緒,以致做出違紀的事。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后進生身上也有許許多多的閃光點,也有他們的優點,只有你有愛心、誠心、耐心,你就會發現,你就能真正成為他們的朋友,就能使他們轉化。對待這類學生應加強學習目的、動機的教育,和他們一起定下容易達到的學習目標,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用校規校紀嚴格要求他們,使他們逐步養成自覺守紀的習慣。總之,教育后進生是一門真正的藝術,而我只是剛剛跨過了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