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來到職業學校并選擇了計算機專業,教師的職責是讓學生學好相關的專業課程和發展學生的各項潛能,這種潛能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工作能力、進取精神等。多年來我在學習中領會、在實踐中探索、在反思中改進、在總結中提高,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好了《漢字錄入》課,并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各項能力。筆者把自己的做法作簡要說明。
一、變講授知識的結果為講知識的起源
書本上的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的文化成果。這些文化成果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學會,學會之后受益無窮。
由書本上的這些文化成果,追溯到它們的起源,娓娓道來,讓單調的課堂教學變得引人入勝。《漢字錄入》課從第四章起開始講五筆字型。下面就以第四章第一節為例,和大家共同分享筆者課堂實錄的片段。
師:同學們好。同學們都很喜歡使用計算機,但是同學們知道計算機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嗎?
生:美國。
師:是的,計算機是美國發明的。所以,開始的計算機使用的是哪國語言?
生:英文。
師:是的,開始的計算機使用英文。那么當計算機走進中國的時候,不懂英語的中國人能不能把計算機拿來使用呢?
生:不能。
師:是的。這個時候,廣大想使用計算機而又不會英文的中國人希望不希望計算機里顯示的內容都是中文?
生:希望。
師:現在是不是已經做到了?
生:早就做到了。
師:是的。現在已經做到了。同學們希望不希望通過鍵盤也能既正確又快速的輸入中文?
生:希望。
師:好。既然大家都那么希望通過鍵盤也能既正確又快速的輸入中文,同學們知道不知道使用哪種輸入法能夠做到啊?
生:五筆字型輸入法。
師:大家非常博學啊。大家知道五筆字型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產生的嗎?
生:…………
師:20世紀70年代,電腦時代即將來臨,如何把漢字輸入電腦是當時人們的最迫切需要,也是一般人不敢問津的難關,王永民和助手們開始把《現代漢語詞典》上的1萬2千多個漢字逐個分解登記成卡片,然后從幾萬個統計記錄中歸并出300多個字根。當時,沒有計算機,這項工作全憑手工操作。
大家知道,字根越多。字根在鍵盤上的安排就越難,學習的人記起來就越難。經過王永民的不懈努力,最后確定了五筆字型輸入法的130個字根。為我們現在的使用計算機高效率工作打好了基礎。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王永民先生專門為使用漢字的人發明的這種在當今世界上都具有最先進水平的五筆字型輸入法。好不好?
生:好。
上面這節內容我沒有開門見山地講五筆字型,而是轉而講五筆字型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的,學生頓時來了興趣。變講授知識的結果為講知識的起源,不僅能讓單調的知識變得豐富多彩,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二、變講授知識的結果為講知識的產生過程
講授了知識的起源之后,再把知識產生的過程告訴大家,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內容。如下片段:
師:人類做什么事情都追求速度,為了提高輸入速度,王永民先生把字根鍵盤的分配,將各個鍵位的使用頻度和手指的靈活性都考慮進去而進行安排的。
同學們考慮人們的手指哪個最靈活?如果按照人們的手指靈活度來排隊的話,應該是怎樣的?
生:按照人們的手指靈活度來排隊的話,應該是把字根代號從食指到小指的順序排列。
師:是的,按照人們的手指靈活度來排隊,字根代號從食指到小指的順序排列。請黃城城同學繼續往下進行。
師:說得好。把字根代號從食指到小指的順序排列的話,應該是怎樣的?
生:如果分別用一個十進制數表示。個位表示最靈活手指鍵位所在的位,位號應該由內到外分別是1、2、3、4、5。
師:說得好。請舉例說明,以第一區舉例。
生:位號由內到外,是不是應該這樣?如:
A
S
D
F
G
5
4
3
2
1
師:同學們考慮一下他說得好不好啊?可以不可以啊?
生:說得可以。
師:是的,他說得很好。位號就是由內到外這樣排列的。同學們還要考慮:如果每個區都是這樣標示的話,那么五個區又怎樣來區別呢?
生:是不是可以用兩位數來標示啊?
師:是啊,同學們說是不是可以用兩位數來標示啊?
生:可以用兩位數來標示。
師:怎樣用兩位數來標示呢?
生:可以用十位數表示該鍵位所在的區,如第一區標示為:
A
S
D
F
G
15
14
13
12
11
師:(在鍵盤圖上標出)同學們說這樣標示可以嗎?
生:可以。
師:很好。同學們的標示與五筆字型的創造者想的一樣,他們就是這樣考慮而對字根鍵盤進行的分配,將各個鍵位的使用頻度和手指的靈活性都考慮進去的。請黃城城同學繼續往下進行。
在這個片段中,我告訴同學們英文鍵盤的26個字母的安排順序遵循什么樣的原則。讓學生了解到知識的產生過程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而是經過人們反復實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只要努力,你也一定會做到。讓學生知道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的,“不勞而獲”“守株待兔”的做法永遠都是不可取的。
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眾多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但需要教師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首先明確問題,然后讓學生通過上機的時間上網搜尋,或指導學生通過查找相關的書籍找到想要的答案。再把找到的最佳答案拿到課堂上講給大家聽。也可以指導學生合作解決這個問題。這么做就是一步一步地教會學生怎么學習。學生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之后,那么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就都有了提高。對于學生沒有及時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及時補充講解。
四、用好神奇的課前三分鐘
在教學中發現,為數不少的教師很少利用課前三分鐘喚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新課的學習。每次上課前,我會問大家一個問題,比如說:今天大家快樂不快樂?學生一齊回答:很快樂!如果學生的聲音不夠大,我還要要求學生用再大一點的聲音說一遍,直到大家笑著用了最大的力氣、搖著腦袋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才會滿意。接下來學生就會士氣高漲,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就會非常輕松地完成。
計算機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不斷改革課堂教學,使現代計算機課堂成為關注生命、為學生終生發展奠基的“生命課堂”,成為關注主體、師生互動、張揚個性的“開放課堂”,成為關注實踐、促進學生智慧發展的“主體課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思考,實現師生平等、課堂互動、教學相長,使計算機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激情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