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高中英語教學陷入困境,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學習興趣不高。針對高中生的情感特征,筆者將從以情動人、以情感人、以情導人、以情育人、寄情于法等五個方面進行探討。結合自身的實踐,筆者力爭走出一條高中英語教學的新路子——情感教育:加大情感投入,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 情感教育 滲透
作為中學英語教師,我們都希望學生喜歡學英語,喜歡我們的課,因-為這直接影響英語教學的成效。不少老師盡管很認真地備課,盡量使課堂生動有趣,可是還是得不到學生認可。教學效果總不理想。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影響英語教學中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是師生情感。英語教學作為語言教學的一個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學中如果能正確把握情感教育,既可以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品行,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所以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效,而且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
一、目前高中生所具有的情感特征
1.強烈而不穩定
有的心理學家把青少年發展初期稱為“疾風怒濤”時期。因為他們的情感暴發快,容易波動,時而平靜、時而積極、時而消極、時而內隱、時而外露,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內外與學生的交際活動中應該注意他們情感的變化,使他們的情感受理智的支配。
2.豐富而深刻
高中生的情感內容日益豐富,情感體驗不斷變化,這樣對老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喜歡知識淵博,具有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和高尚個性品質的教師。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曉知以理”,而且還要“動之以情”。
3.帶有隱蔽、曲折的性情
由于高中生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其自我控制的能力也逐漸增強,相應的外部表情動作逐減,內心體能有所加深和延緩,出現心境的體驗。因此老師平時要了解學生思想情感的表情依據,而且需要綜合他們的各種表現和個性特點來判斷引導其言行。
二、應對策略
1.教學中要注意情感的遷移,以情動人
學生對知識的不斷追求,不僅取決于對學習的興趣及明確的目的性,還必須有情感作為動力。“愛屋及烏”這一成語告訴人們情感具有遷移功能,而“親其師,信其道;厭其師,廢其道”更明確地指出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改善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傾向性。感情是雙方的,你愛學生,學生也愛你。這樣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知識上的啟迪,同時也得到精神上的鼓勵和情感上的慰藉。
2.教學中注意以情激學,以情感人
夸美紐斯說過:“孩子們求學的欲望是由老師激發起來的。”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興趣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老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扉。每個學生初學英語時,都有要學好英語的愿望,但學習中的挫折容易損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厭惡的心理。為了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在教學中我注意與學生交流感情,對學習較差的學生,不嫌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特別注意他們點滴進步。有的學生不愛學習,其他學科成績也很差,對英語就更不感興趣,上課時,不愿開口。針對這種情況,我有意識地多接近這些學生,常常利用課問帶他們讀單詞,耐心幫他們糾正發音。所以老師的愛應該像按時東升的太陽,而絕不是那種季候風,驀地而來,猛刮一陣,然后飄忽而去,無影無蹤。
3.教學中注意多元創設友愛、融洽師生關系,以情導人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共同活動。若要學生樂學,教師必須做到樂教,所以,教師必須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從自身做起。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為學生樹立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教師的要求就會順利地“內化”為學生的需求。我們可以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保證差生與優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平等地位,采用各種形式和途徑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實行激勵評價,激起他們的成功欲望,使他們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喚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學有目標,趕有方向,逐步提高。
4.課外活動要注意情感的延伸,以情育人
情感教育重在教學中的全部過程,但課堂上師生交流時間畢竟有限,個體的情感教育不易進行。因此,課外的情感投入至關重要,通過課后與差生、住宿生、留守學生談心交流,消除他們心中不利于學習的消極情緒,幫助他們緩解焦慮和挫敗感,找回自信。
5.改進高中英語教學方法,寄情于法
改變注入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我們應把教與學的過程變成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己研究、探索問題的過程,強調培養學生分析文章、欣賞文章的能力。利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情境的設計以材料為中心,以情景引入,以理解為目的,做到“情景領先,意令期間,維情激聽,以景促解”。
實踐證明,情感及其滲透力量的強弱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為人師表,對學生傾注愛心,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英語教學才能日新月異,教學質量才能提高,學生也才可能喜歡上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