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高中物理課標較之于舊的物理教學大綱存在著許多的優越性。《物理課程標準》在科學觀、學生觀、教師觀、學習觀和評價觀上都突破了傳統觀念,體現了全新的科學教育理念。通過新舊課標對比,深入探究新課標中的教學理念,從而能更好地促進物理教學。
關鍵詞:物理 教學大綱 新課標 比較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物理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新要求下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也應運而生。新課程標準作為教學的重要綱領和依據,在物理教學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新舊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進行比較,目的是為了探究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新思路,從而更好地促進物理教學。
一、課程目標的變化
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是對全體學生的要求,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表述方式,對學生學完相應階段的物理課程后應具備的科學素養進行了總體描述,涵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比教學大綱要求的范圍更廣,目標更全面。如表一:
新課標中表明,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了解科學與技術、社會的互動關系是在我國教育史上首次明確提出的全新課程目標。其中包含了對物理學科和物理課程價值的新認識。科學探究是物理學的本質特征之一,物理學科不是已經完成的知識體系,物理課程也不是將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自主地完成知識建構,自主實現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課程內容和結構的變化
物理課程目標是通過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來實現的,課程目標是選擇課程內容和設計課程結構的主要依據。因此,目標的變化必然引起內容和結構的變化。高中物理課程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和選擇性,突破了傳統的課程結構,設計了兩個必修模塊和三個不同系列的選修模塊,如圖所示:




高中物理課程采用的模塊課程模式在我國物理教育史上是一種大膽嘗試,共同必修模塊和對必修學分的要求體現了物理課程的基礎性;不同選修系列體現了滿足不同學生需要的課程社計理念,為不同興趣和能力傾向的學生設計適合他們學習的課程。無論哪一組模塊,不僅含有物理學概念、規律和實驗,而且還含有物理與社會發展、物理與技術應用、物理與生活等方面的內容。
三、教學方式和方法的變化
本次課程改革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根據課程的基本理念和教學目標提出了教學建議。如表二:
從表二中可以看出,物理教學大綱已經在物理教學方面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轉變教師角色、落實課題研究等,為課程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打下了基礎。課程標準又向前邁進了一步,為了保證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實現三維課程目標,落實課程內容標準,在科學探究、自主學習、教學方式多樣化、STS教育、突出物理學科特點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教學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