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力的定義一般理解為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那么學習力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學習力就是儲存(理解)與運用知識的能力。
解放“學習力”,必須要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天生會學習嗎?我們說這似乎不大可能。我認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定要有他的一個過程。如果認為高年級的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了,低年級的也有,那么我們是不是再可以向前推,說人一出生就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了呢?我想這只能是個童話。人先是接受性的學習,才逐步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因此,我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該因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對待,切不可搞一刀切和“拿來主義”。
體育教學在所有的學科中極具特殊性。主要表現在體育課的教學主要是以身體的練習為主要手段,另外它獨特的教學環境也與眾不同。根據蔡林森校長的解放學習力,結合體育課教學本身特色談談我的想法。
一、輔助環節
這個環節在我們體育課,相當于我們的課堂常規。這一點,在我們的體育課上是一直體現出來的。我們利用1—2分鐘的時間,檢查學生上課的準備情況和告知學生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以及要求等。讓學生做好心理上的準備。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的教學,我們可以采用情景導人來介紹學習內容;高年級的學生可以以簡潔、直觀、鼓動激勵式的開場形式導人等。
二、先學與后教
體育課的教學,怎么樣體現出先學后教的教學手段呢?這一點,我們在以往的教學中也都體現了這一點。例如,我們在學生自主學練的環節之后,再進行集中或個別的點撥,然后統一練習正確的或者課堂需要的教學內容。例如,我們在教學跳繩時,就可以采用自主學練——展示環節——統一練習;再例如我們在進行教學投擲壘球時,可以讓學生先體會自己的投擲方法,選擇自己認為比較合理或好的方法展示,大家討論,師生總結選擇合理的技術動作大家練習;還比如,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游戲教學,對一些要求不是太高的或者部分學生中存在的游戲內容,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分組練習,然后小組交流,甚至小組中的骨干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指導其他小組,進行游戲內容的交流學習。也可以指導學生課后搜集與演練自己感興趣的游戲內容。
但是,有些項目是不可以這樣讓學生先學的。比如像技巧類這樣技術性和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如果先讓學生盲目自學,首先從安全角度上來講是不科學的,另外,也無助于動作技術的形成。所以不需要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
在采用學生先學后教的環節上,教師一定要會合理引導學生練習,做好熱身運動,有序進行組織安排,并加強安全教育,否則就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三、當堂訓練與課后鍛煉
體育課最大形式就是身體鍛煉,所以說每節課上學生不僅要練習,而且還要有一定的練習強度和密度,以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當堂訓練是必要的,但是我們還要關注學生的課后鍛煉,注重培養學生學會鍛煉身體的方法和養成終身鍛煉的一種習慣,這才是我們體育教學所要達到的效果。
我想,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手段。還是什么學科的教學都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而不是教師一個人主宰,教師做好學生學習的指導工作。充分相信學生,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質疑、去釋疑,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他們學會學習的能力,改變教師教的辛苦,學生學的痛苦的現狀,并且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使每個孩子包括后進生都可以從學習中獲得自信和尊嚴。解放教師,解放學生,解放學習力。
我們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們不需要崇拜專家、也不必只相信一種理論,我們要以挑剔的眼光取其精華,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把我們自己好的教學方法、教學經驗與之相結合,走我們自己的教改之路,相信只要更新觀念、勇于探索、大膽實踐,那么我們的教育事業定會精彩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