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學校教學在教學理念、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受經濟發展的制約,農村教育在教育資源、師資隊伍、受關注程度和教學手段等問題上與城市教育以及國家有關未來人才培養規格的要求相距甚遠。農村教育要想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和挑戰。
一、農村音樂教育現狀
農村音樂教育,在本已發展滯后的農村教育中更顯形勢嚴峻。教育教學觀念長期得不到更新、專業師資配備嚴重不足、專業技能與教學水平相對低下、教學設備配置不全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就筆者所在的區域中,農村音樂教育現狀存在以下幾個突出的問題:
1.教學管理無力。(1)管理思想問題。長期以來,音樂課在學校課程中都處于“副科”地位,學校領導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語、數、英等“主科”上,尤其在升學率的攀比風氣下,跟升學無直接聯系的音樂課就更是“靠邊站”了。有些學校領導對音樂教育的關注,也儀僅集中在少數人的特長班、藝術團隊上,因為這些團隊可以在參加文藝比賽中為學校和領導創造“社會效益”和“政績”。(2)課程管理問題。學校對國家課程計劃落實不到位,音樂課可有可無。有些學校因種種原因,沒有開設音樂課。有些已開設的也形同虛設,音樂課經常性的改上語文、數學課的情況大有所在。
2.教學觀念滯后。(1)缺乏學習。由于地處鄉村,信息、交通不通暢,導致教師無法及時接受到最新的教育教學動態,更新教學理念。大部分農村音樂教師對新課標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有些教師從來沒有參加過新課標的培訓,即使參加過的教師,回到學校后依然不能很好的實施。(2)缺乏交流。信息、交通的不暢,還導致教師得不到交流。一所農村學校往往只有一名專職音樂教師,校內無同專業教師可進行交流,到校外交流又因路途遠等問題不得不放棄,加上很多音樂教師課時多,有的甚至要兼任其他課程,所以到城區和其他學校觀摩學習的機會很少。
3.師資配備不足。據不完全統計,我區51所農村中小學(含教學點),只有專職音樂教師7人,主要集中在中心校,其他的均由其他學科教師兼課。近年來,因種種問題,我區一直沒有招聘新的音樂教師,加上有些音樂教師調離農村或轉崗,導致農村音樂師資嚴重不足。
4.教學水平不高。(1)專業技能不高。我區農村專職音樂教師中,接受過專科以上專業學習的人數只有1人,大部分是中師或幼師畢業的教師,加上大量的兼課教師,缺乏專業、系統的音樂學習。有的專職教師自身的音準、節奏都不準,更何況兼課的教師。(2)教學能力不高。教學方法單一,還停留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中。教師分析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欠缺,有些音樂課堂成了“放羊課”。
5.教學設備缺乏。大部分農村音樂教師的教學工具還是一支粉筆一張嘴,有些學校配備了錄音機,但要么機器的質量太差,經久失修,成了“雞肋”。要么缺少音響資料,對課堂幫助不大。目前我區農村學校中,有兩臺鋼琴、兩臺電子琴,打擊樂器、豎笛、口風琴等音樂教具樂器及多媒體平臺非常少。
二、城鄉教育互助共同體的提出
當前我國農村音樂教育情況令人擔憂,意識不強、資源貧乏、師資不足、能力欠缺等等問題都和城市音樂教育拉開非常大的差距,社會的公平性,尤其是教育的公平性受到極大的沖擊。但是,要改變現狀,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為涉及到農村經濟發展、政府財政投入、人員配置結構、高校培養力等一系列問題。有人統計:我國農村現有中學93000所,而音樂教師僅有28000人,按每校一名計算,尚缺65000人;現有小學822309所,學生1.337人,教師才6.9萬人,按比例為1940:1,若每所中小學配備一名音樂教師,以目前全國音樂學院、高師、綜合大學科系、藝術院校的師資培養能力,尚需進行70年的努力培養,才能滿足這一要求。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以我區為例,要為51所農村中小學(含教學點)配齊專職音樂教師,除原有7名外,還需增加44名,不可能在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如果對現有的兼課教師進行轉崗,也是不現實的。1.現在農村學校的語文、數學都缺教師,學校不可能不去保證“主科”學科的教學。2.兼課教師一般不愿轉崗,因為語文、數學等學科跟升學掛鉤,容易出成績。轉崗教音樂是吃力不討好的事,不如教語文、數學吃香。那么,如何縮小差距,增加教育公平。筆者認為,構建城鄉教育互助共同體,是目前解決農村音樂教育滯后的一條有效途徑。
城鄉教育互助共同體,是在一定區域內進行城區學校與農村學校教學互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實現區域共同發展、形成區域大教育思想的結晶。
三、實施策略
農村音樂教育,在城鄉教育互助共同體框架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
1.搭建平臺,在區域內“結對子”,組織開展“城區支援鄉村、強校幫助弱校”等幫扶活動。一所城區學校和一所農村學校建立互助關系,以科組為單位,定期進行音樂教研活動,有計劃、有主題地探討音樂教學問題,如集體備課、教材學習、教學模式討論等;一位城區音樂教師和一位或多位農村音樂教師建立互助關系,城區學校音樂教師每學期定時定量到農村學校進行“送教下鄉”和示范課活動,為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建立直觀的音樂教學思路。
2.建立機制,定期抽調優秀中青年音樂教師到辦學薄弱的農村學校支教、掛職鍛煉,這種支教或掛職一般以一年為期。在一年期間,除了要承擔常規教學,還要培養一名農村音樂教師(含兼課教師);組織優秀骨干教師組成講學團到農村學校舉行講座、交流教學經驗、上示范課;派農村學校的音樂教師到城區學校跟班進修,實現校際之間的人才資源共享。
3.形成網絡,既要形成“一幫一”、“多幫一”等廣義上的互助體系;又要依靠信息技術平臺,通過電腦網絡實現信息資源、教學經驗等資源的共享。城鄉之間音樂教學動態、教學信息、教學理念、教學沒計、講學稿、教學心得、教學論文均可通過網絡進行共享。也可以通過QQ群、論壇、博客等方式進行互動。
4.自我完善,城鄉音樂教師,要通過城鄉教育互助共同體活動,不斷完善自己。尤其是農村音樂教師,無論專職還是兼課教師,都應本著為了學生的發展和農村教育事業,加強自身的學習,努力使自己適應和勝任教學工作。(I)加強教學理念學習,提高教學水平。通過積極參加各級培訓、學歷進修、自學、與其他教師交流等形式,對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組織等方面進行學習。(2)加強專業技能訓練,提高專業水平。加強音樂基本知識的學習,包括音樂表現要素、音樂結構與體裁形式、基本樂理等方面的學習;加強音樂技能的訓練,主要是音準、節奏、聲樂演出、鋼琴伴奏、合唱指揮等方面的訓練。(3)加強文化修養,提高綜合素質。音樂教學不是獨立的,還包含了其他藝術種類對它的滲透以及其他學科(文學、歷史、地理等)對它的支撐,農村音樂教師要加強各方面的文化素養,提高自身對音樂教學的認識和理解。(4)加強師德修養,提高教學責任心。農村音樂教師要樹立為農村教育、農村學生服務的責任意識,不斷轉變思想觀念,為農村音樂教育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總之,農村音樂教育是農村基礎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農村學生素質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現階段,只有將教育的重心從城市轉移到農村來,充分利用城市教育資源,構建城鄉教育互助平臺,縮小城鄉音樂教育之間差距,實現共同發展的策略,從而實現我國基礎教育和諧、健康、科學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