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科學 課標 教材 教法
新課程標準貫穿了以科學探究為主的思想,這在新教材中,充分體現出來,教材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工具、素材和思路等。但要想更好地激活學生主動學習,教師不僅成為課程實施的執行者,更要成為建設開發者,要使教材普通性同本地區教學實踐性有機地結合,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及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有的放矢靈活運用教材。
一、根據教材的活動內容,要創設引人入勝的情境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情境,開展多樣化活動是十分重要的”。富有兒童特點的一些歌謠、謎語、魔術、實驗等,所以我在講“熱脹冷縮”時,引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爆竹”的來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又如,在講三年級下冊“冷水與熱水”時設計了一個活動,讓學生觸摸四個杯子和杯中的水,描述人體對不同冷熱物體的感覺。然后根據這個問題開展教學,是上課的關鍵。
二、根據學生的觀察特點,改變教材的先后順序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在觀察時有他們自己獨特的觀察興趣和順序,所以教學中要滿足學生對某事物的觀察興趣和深入探究。這樣教師要適當調整、改變或擴展教材的順序和內容,例如在四年級上冊上“身體結構”時設計了活動,先讓學生一只手系紅領巾,再用兩只手系紅領巾,先讓學生單腳跳著前進,再雙腳走著前進,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了身體健全健康的重要性時,提出要愛護身體,珍惜生命,于是我就調整了教材的順序重點,把后面的“呵護我們身體”一課放在前面講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調整、替換教材中的活動材料
在課堂教學中,因為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就要根據教學實際高調整、替換一些和教材不同的材料。如在講三年級下冊改變物體在水中沉浮這節時,我把第二個活動的材料改為煮餃子進行實驗,當鍋里的水燒開之后,我們把餃子放到鍋里。由于餃子比相同體積的水重,所以餃子沉入鍋底。隨著溫度的升高。餃子的體積在慢慢變大,同時它們也在逐漸變熟。在餃子變得足夠大之后。當它們比相同體積的水輕時,就會逐個漂浮起來。熟透的餃子都脹得鼓鼓的,比生餃子大得多,因此可以浮在水面上。餃子煮熟以后會漂浮起來,當它稍冷的時候為什么又沉下去了呢?原來當水和餃子溫度下降以后,餃子又收縮了。體積變小了,結果比相同體積的水重。因此又沉入了鍋底。旨在讓學生明顯看到重量沒變,體積增大了,可以變沉為浮,體積減小了。可以變浮為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