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對Internet越來越熟悉,它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在某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甚至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ntemet的發展速度之快,波及范圍之廣,幾乎令所有人都驚嘆不已,即便是其最初設計建造者恐怕也始料未及。
ARPTnet建于20世紀60年代末期,在剛開始的十幾年中它主要服務于科研教育部門,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隨著www的發展,Intemet逐漸走向民用。如今,Intemet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部分。Intemet大大方便了信息的傳播,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通信方式。
電子圖書館,是隨著電子出版物的出現,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出現的。電子圖書館,具有存儲能力大,速度快,保存時間長,成本低,便于交流等特點。光盤這一海量存儲器,能夠存儲比傳統圖書高幾千倍的信息,比微縮膠卷要多得多。而且包括圖像、視頻、聲音,等等。
利用電子技術,在這一種圖書館,我們能很快地從浩如煙海的圖書中,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利用網絡,在遠在幾千里、萬里的單位、家中,都可以使用這種圖書,效率極高。
建立電子圖書館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非常困難,需要收集海量的數據資源、各類數據庫等等,當然,更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個人是沒有能力辦數字圖書館的。即便是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書刊資源。也需要海量存儲、服務器等設備支持,而且還可能涉及授權問題。
一、制作成本費用較高
雖然大量圖書被加工成了電子圖書,但是高昂的制作成本,使得圖書電子化成了一個不小的難題。
二、電子圖書館產業結構比較簡單
企業制作電子圖書資源庫,然后出售給各地的圖書館,各地圖書館再把這些圖書提供給讀者。在這個環節中,位于上游的出版社只是簡單地成為了紙質文本的提供者,他們的資源根本沒有利用起來。
三、各個電子圖書館的標準不一致
國內目前已經建起了上百家電子圖書館,但是,這些館各自獨立,數字化標準格式不統一,相互之間不兼容,讀者檢索起來很困難,成為電子圖書館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四、市場營銷效果差強人意
電子圖書館概念如今已深入人心,林林總總的電子圖書館也相繼問世,許多電子圖書館已開始市場化經營,其中有經營成功者,但多數經營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這其中有電子圖書館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其市場營銷手段問題。
因此,就我國現狀來看,數字圖書館產業化的道路仍然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