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走進書店,各類的《習作指導》、《好詞好句》將鋪天蓋地地人眼簾,不覺感嘆現在學生學習環境多么優越??蓡栴}是學生即使擁有了,到了習作時依舊束手無策。問題之一——教學重點偏離問題之二——生活積累斷流。
一、把握習作重點
無論是活動還是敘事,都離不開人物,都離不開人物描寫。人物描寫主要是神態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進行描寫。
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是通過人物的行動、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種方法。—個人的行為、動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實的外化。因此,動作描寫是直接刻畫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寫“活”的主要手段。
語言描寫
語言描寫有對話和獨白兩種。對話是兩個人或幾個人的談話;獨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語。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對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個性特點的語言可以起到“聞其言,見其人”的作用。
神態描寫
神態是通過肖像描寫即人物的容貌、神情、衣著、姿態、語調來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具體地說:通過外貌描寫,使得人物的形象更豐滿,使得人物在特定場合的內心世界外觀化??梢哉f,神態描寫寫是肖像描寫與心理描寫的綜合描寫。
心理描寫
心理是人物內心的活動,是無聲的語言。心理主要包含內心想法、內心感受、思想感情。人物內心感受,即喜、哀、樂、憂傷、猶豫、嫉妒、向往等;人物思想感情,即愛、恨、同情、思念:在寫人的文章中。恰當地描寫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畫人物,突出中心思想。
當然讓學生面對如此龐大的活動或敘事場景,如果不注重觀察、敘述重點的話,初學習作的小學生肯定而且很容易被迷惑或不知所措。因此,必須指導習作者透過層層迷霧從本質上把握活動敘事的主線——人物動作。
二、措施
第一步動作觀察與分解(本文以指導活動描寫——打乒乓球為例)
首先,要選擇關鍵性的動作
有一位作家說過,最難的不是寫動作,而是寫出有特點的動作,從動作中寫出人來。一個人做事的時候,會有許多動作。但不可能或也沒有必要把這些動作一個不少地都寫出來,選擇那些關鍵性的動作來寫。筆者認為通過交流鎖定基本動作,如《打乒乓球》準備姿勢——發球——接球。
其次,要寫準確
同一個動作可以用很多動詞來表示。只有通過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氣質的動詞,才能把人寫“活”。筆者認為通過實戰演練掌握動作流程,如《打乒乓球》左手拿球,右手握住球拍——球往上_拋,發了一個高球——球拍稍微一斜,快速來一個抽球……
第二步深入觀察人物,還原精彩場面
在發生動作之時的神態變化
人物在實施動作的時候,都會表現出種種神態。因此在描寫動作過程中,恰當地加入人物神態,如面容、手勢、身勢、腿勢,這樣可以更能有效地刻畫出人物,甚至還能做到傳神的效果。如《打乒乓球》接發球時網方用什么樣的眼神、眉頭等。
在發生動作之時的語言
語言分兩種:一是話(語言描寫有對話和獨白兩種),二是聲音。人物在實施動作的時候,都會用語言表達出種種心聲。如《打乒乓球》中接發球雙方在接發球之前、之中、之后的“說”或“嘿、呀、啊、哎呀、唉……”。當然語言描寫時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語言要精心篩選;要能表現人物的個性特點;二是一定要符合當時的情景;三是用語文明。
在發生動作之時的心理
人是運動的。我們在寫作過程中往往只關注眼見的人物外在的運動,如動作、語言、神態變化,卻忽視了與外在運動相協調的人物內在的心理運動,即內心想法、內心感受、思想情感,從而導致大多數學生的作文讓人總感覺是蒼白的。在活動與故事中適當地進行人物心理描寫,都能產生讀者與作者的情感共鳴。如《打乒乓球》接發球時雙方有沒有內心想法與內心感受?假若能做到心理描寫與神態外貌變化描寫聯合描寫的話,那么其效果是把文章中的人物“活”化了。
第三步“人”物多樣化,為習作錦上添花
人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一般通過三種途徑來表達,一是動作,二是語言,三是借外在景與物。借景物抒情,例如露露牌八寶粥的電視廣告中的小孩利用甜濃的露露八寶粥來向奶奶傳遞“愛’’的味道。因此,筆者認為在活動與敘事的描寫中,除了關注人物外。還應該關注在活動過程與敘事情節中所涉及到的景與物,把那些景與物擬人化,給予生命化,來豐富人物描寫。如在《打乒乓球》中的乒乓球,通過擬人化的乒乓球帶著接發球雙方的思想情感,“球往上一拋,我發了一個高球,乒乓球瞬間如大力士向對方猛撲過去。想把對手小明打趴下。只見小明瞇著眼睛把球拍稍微一斜,快速來—個抽球,眨眼間像—個劍俠以一道閃電?!炷?,太快了!’我一下子愣在了那里!”只有這樣,才能把接發球雙方之間的情節變得更加緊密與精彩,從而為習作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