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精神的培養關系國家前途命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中有創新精神,讓學生善于質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要營造民主、積極的課堂氣氛,也要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初中 思想政治 創新精神
江澤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面對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提高到關系中華民族興衰與成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由此可見創新精神的培養關系國家前途命運,是三個面向的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作為思想政治課,該如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本人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教師具有課堂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初中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課堂中居于主導地位。課程的選擇,學習目標的確定、教學過程的掌控、教學情景的創設都是教師做主,課堂教學成敗與否,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與教師息息相關。學生是老師的影子,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楷模和表率。教師的思維習慣、思維方式、做事的態度會給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什么樣的教師帶出什么樣的學生。因此,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首先應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有創新精神。即教師要特別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僵化教學模式,形成教學定式。而要求新、求異、求變、求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方法,創設學習情境,尋求新的剌激,不斷制造興奮點,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創造性地猜想、比較、推理、判斷,啟發學生質疑,引導學生釋疑,有意識地、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讓他們學會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是所說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當然,教師還應該創造一個比較寬松課堂環境。羅杰斯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優表現和發展。“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創新精神培養的兩個重要條件。作為教師,應給學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教師扮演的角色要發生轉變。“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伙伴。作為教師要徹底摒棄師道尊嚴、知識的權威、課堂的主宰的觀念,要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發表不同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嘗試用不同的方式理解事物,從而形成利于創造性人才成長的“氣候和土壤”。放開學生手腳,鼓勵學生勇于發表不同書本、不同老師的見解,勇于與教師爭論問題,歡迎他們隨時質疑。教師所具有的這種創新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好學、好問、勇于探索的創新意識。
二、善于質疑、引導發現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基本途徑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好奇心、自尊心與創造力正相關。一些偉大的科學家、發明家童年時就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好奇心、求知欲未得到支持與扶持,是會衰退的。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提出問題是“因”,解決問題是“果”,因為有了問題,才可能去解決問題,才會有創新。所以,對思想政治課堂中涉及的社會現象的觀察,是啟發質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途徑。它要求我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并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啟發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體驗探索過程和享受成功的喜悅。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尊重與眾不同的疑問,支持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嘗試用不尋常的方式理解事物,不贊成依賴與順從。
三、營造民主、積極的課堂氣氛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根本保證
積極的課堂氣氛是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和諧相融,形成了滿意、愉快、互助的情感體驗。學生學習情緒高,反應敏捷,思維活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觀察我們的學生會發現這樣的情形:一些在課堂上不愛發言的、呆板木訥的學生往往在課下思維敏捷,高談闊論。能力突現,綻放出智慧的火花。原因何在呢?原因是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在壓抑情況下,學生情緒波動,產生憂郁、恐慌、怨恨等不良情緒體驗,因此在解決問題時會喪失理智,表現出機械、重復、尤其是混亂的動作,導致學生效率降低。所以要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必須要營造民主、輕松的課堂氛圍。盡量減少對學生思維和行為的過度限制,讓他們在課堂上充分扮演好主人翁的角色。那么,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教師。親和力要強,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易接近,而不能過于嚴肅、嚴厲,讓他們感到師生是平等的。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允許打斷講話,歡迎學生進行質疑,允許學生說錯。因為閱歷、年齡的限制,他們的看法片面、錯誤,甚至荒唐是難免的。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荒唐和越軌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才能的表現,很多發明和創造最初來源于此。這樣的學生往往愛動腦筋。具有創造意識的潛能,有待于發掘、培養,作為教師就應該為他們營造民主、輕松的課堂氛圍,試想,如果老師整天板起面孔上課,并用一些清規戒律來束縛學生、封閉學生的思想,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就會受到壓抑,更談不上動腦進行什么創新了。所以教學這種師生的雙邊活動,必須放開學生的手腳,實行民主、平等、互動的教學。讓他們在活動中敢想、敢說、敢做,盡量喚起他們的創新意識,發揮他們的創新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