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新教材改革的有關情況,從“明確新教材改革的目的意義;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重新認識健康;深刻理解課程標準;以人為本,育智、育心;一對一指導,培養體育個性,發展體育特長;尊重學生,寬客學生;加強總結,及早發現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論述教師的指導作用,目的是為體育教師在上“體育與健康”課時提供參考。
關鍵詞:體育教師 體育與健康 新教材 尊重 寬容
新教材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增進身心健康,掌握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那么,在新教材面前,體育教師應如何更好地發揮其指導的作用呢?
一、明確新教材改革的目的意義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這段話給學校體育確定了新的目標,給教材的改革以及體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同時,也告訴我們,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社會的不斷進步,時代的飛速發展,都要求青少年有一個強健的體魄。現代文明的生活。高效率的學習和工作也都需要人有一個強健的體魄。中小學生肩負祖國的未來,必須通過體育與健康的教育,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及和諧發展。由此可見,中小學體育課教材的改革。是時代的迫切要求,是強國興邦的需要,是現代體育發展的途徑。
教材由“體育課”改為“體育與健康”課后,體育教學的目標、內容、過程以及組織形式都要改革和更新。新教材要求體育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單是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知識和提高學生的基本運動技能,還要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塑造學生健康的心態,培養學生良好的運動參與意識和習慣,提高學生社會的適應能力,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體育思想。因此,改革后的體育教材,將更能體現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綜合紊質的方向性。體育教師在上新教材時,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方向,才能更好地發揮指導作用。
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重新認識健康
思想保守,觀念陳舊,是無法適應新時代體育教學改革要求的,反而對新的教材將有抵觸的現象。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必須對健康有新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在其憲章中給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足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良好總稱。”由此可見,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使人對健康的要求和標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健康不再是用“三不”(不吃藥、不打針、不感到身體不舒服)和“三無”(無病、無傷、無殘)來衡量,而是擴充到更大的范圍,進人到心理世界;道德境界和社會的適應性等。
新教材更注重學生體育意識和健康意識的增強,注重學生體育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注重學生個性和體育鍛煉習慣的堵養。要求體育教師改革過去那種一體化的組織教學形式,改變重技術的教學過程。除了落實“三基”以外,更重要的是弄清體育與健康的關系,把體育跟健康結合起來,把健康思想融人到體育活動中去,建立現代體育健身健心育人觀。只有緊密結合教材改革的腳步,才能開拓刨新,才能做到教學指導的準確性。
三、深刻理解課程標準
“體育與健康”課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根據學校體育的總目標,制定了學校體育與健康的目的和任務,各年級的教學目標,各項教材的要求,以及所要達到的標準。總體方向是通過體育與健康課,讓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基本技術和基本知識,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良好的協作精神,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的適應能力,認真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形成樂觀開朗的生活心態。所以,教師必須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標準的內涵。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最大限度地發揮指導作用。
四、以人為主,健身、育智、育心
傳統的體育課只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教”,沒有研究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生,忽略了“學”。而改革后的新教材,將傾斜于學生一面,更靈活,更自由地讓學生去選擇,更好地調動學生自由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打破陳舊的條條框框,改變過去那種“競技體育”訓練型的教學模式,在“健康第一”的思想的指導下:做到全面、細致、認真地研究學生。同時,注重學生智力的開發和心理品質的發展,激活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激發學生學_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體育課堂成為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既育智,又育心的場所。
五、一對一指導,發展體育個性和體育特長
學生的身體素質、個性愛好、運動能力等都存在著差異,各個學生的起點不同,掌握知識、技能的速度不同,進步的程度也不同。為此,他們對體育的需要也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了解學生,利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弄清學生的這些差異。如有些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是為了強身健體,這是健身的需要。有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是為了健美體形,這是健美的需要。有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是為了娛樂,這是體育娛樂的需要。,有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是為了提高某—運動項目的技術技能,這是體育特長展示的需要……總之,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體育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用“講解——示范—練習——糾錯——鞏固提高”這一簡單的模式。必須利用適當的時間,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體育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的教學指導。使有健身需要的懂得如何去運動,有健美需要的了解什么是體態美,有娛樂需要的如何有效的放松、釋放和解脫自我,使有培養運動專長需要的學生得到較大的發展和提高。
通過一對一教學指導,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體育個性和特長。讓學生在靈活、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培養觀察力、思維力、注意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使體育激學進一步體現以人為主,以發展體育個性和特長為主。體現因材施教、因人而導的原則以及達到健身健心育人的目的。
六、尊重和寬容學生
過去上體育課時,是教師選擇好上課內容,編排好教學程序,確定教學方法。上課時,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模仿。教師一步步按計劃教,學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去練習。這種教學模式體現內容定,方法定,練習的次數定,誰跟誰一起練習也限定,甚至連練習的位置也由教師確定。學生沒有學習內容和活動方式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只是機械性地聽令而動,課堂顯得呆板而沉悶。
新教材“體育與健康”將給學生更大的活動空間和選擇的自_由度。教學將由單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轉變,形成一種教師與擎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體育骨干之間,有共同體育愛好的同學之間等等,通過體育活動和練習而建立起來的復雜關,系,使體育課堂復雜化、社會化,使學生成為社會的模擬角色。這樣就要求體育教師在指導過程中做到尊重和寬容學生。
尊重學生,就是尊重學生的體育觀點,尊重學生對活動方法的選擇,不限制學生的活動,即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通過體育活動得到充分的培養和展示。
寬容學生,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寬容的態度,要允許在練習時、活動中出現差異,甚至是錯誤。發現學生有錯誤,應適當處理或提示,讓學生在練習中自我發現,自我克服,自我糾正,自我提高。對那些選取的活動內容及活動方式能充分表現傘性和特長的學生,教師應加強指導。對于他們因為個性及愛好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也應寬容掉。不能一發現問題就指責、批評、甚至體罰,有必要可作適當的安全提示。如果學生在活動中還未能發現自身錯誤的存在,教師應找個好時機幫助學生發現錯誤的所在,寬容他們的“無知”,再幫助其糾正過來。使學生在活躍愉快的氣氛中克服缺點,糾正錯誤。突出過程,注重表現,要求發展,提倡創新。讓學生在最佳的狀態下,學習知識,培養興趣,掌握技能,提高運動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形成良好的體育參與意識和體育鍛煉的習慣。
七、加強總結,及早發現問題
每上完一節課,一定要好好總結,找出成功之處,總結成功的要點。找出失誤之處,羅列造成失誤的原因。到學生中間去,收集學生的意見,聽聽學生的心聲,努力改進教學方法。使指導方法更切合實際,更貼近學生,更具現代特色。
總之,新教材“體育與健康”所包容的知識較廣,并且相互作用相互滲透,促使體育與健康融為一體。是施行體育健康教育最佳內容,運用得好與壞,教師的指導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