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钡牵壳拔覀兊膶W生卻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探究的精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他們經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的快樂,就成為我首要思考的問題。
五年級這個年齡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自己動手的能力,他們也樂于探究,樂于嘗試,樂于與人合作交流,他們更渴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谶@些考慮,我從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一、獨立思考是實施探究學習的基礎
如今的課堂之上,讓學生合作探究已成為一種時尚,如何讓這種時尚真正地落到實處。真正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使探究真正的有效,我想獨立思考是基礎。因此,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比如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合作探究之前,我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你準備如何驗證你的想法?”幾分鐘后,才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因為每個人都有想法,因此、組交流出現了激烈討論的場面,他們在討論中得出共識,形成了小組的意見。
二、提供充分的時間、空間是實施探究學習的保證
要想使課堂的探究活動切實有效,必須有時間和空間來保證。只有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他們才能充分地去思考、去嘗試、去討論、去探究、去創新……
比如,在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獨立思考之后,我放手讓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總結驗證的方法,共用時26分鐘。占了一節課的一半還要多。但學生在這樣大片的留白處創造出了奇跡,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四種不同的見解,而且分析得頭頭是道。
方法1: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當于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方法2:把一個等腰梯形沿高剪開,分成兩個直角梯形,旋轉一平移拼成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是相當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的和的一半,寬相當于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2×高即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方法3:也可以直接旋轉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當于梯形的(上底+下底)÷2,高相當于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方法4:把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①號和②號,①號三角形的面積=上底×高÷2,②號三角形的面積=下底×高÷2,所以梯形的面積=上底×高÷2+下底×高÷2,利用乘法,分配律,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雖說費時較多,但留給學生的卻是思考的時問、嘗試的時間、討論的時間,給他們的想象和創造留出了更多的空間。正是這樣的“留白”,讓學生想出了如此多的驗證之法;正是這樣的“留白”,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產生了多元的見解;正是這樣的“留白”。讓學生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正是這樣的“留白”,讓教師免卻了口焦舌燥,重復講解之苦,變得輕松無比??粗鴮W生臉上洋溢的滿足之情,再次堅定了我的決心:要使探究有效,一定要給學生以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這節課中,學生在同伴的表揚聲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在同伴的肯定聲中,嘗到了被認可的滋味;在同伴誠懇的幫助聲中。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同伴的評價聲中,他們學會了互相欣賞;在同伴的激勵聲中,思維的火花充滿了整個課堂;在同伴的評價聲中,師生關系達到空前的融洽……
靠近清泉,心靈就會濕潤;靠近評價。生命就會舞蹈。就讓多元的評價成為學生生命舞蹈的旋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