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試一試。
一、營造自主、投入、清醒的閱讀氛圍
在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選擇—個合適的時間、地點,讓學生初嘗自主閱讀的樂趣,感受閱讀的魅力這一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要。我們可以抓住學生對機械的抄寫、無聊的練習深惡痛絕這一心理,在經(jīng)過必要的準備以后。嘗試在本該進行的語文訓練或考試中宣布到閱覽室去讀自己喜歡的書,請學生把感興趣的內容摘抄下來,想想自己為什么要摘抄這些內容。事實上我的這一步已經(jīng)讓所有的學生都喜出望外,他們十分珍惜這節(jié)不同尋常的課,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后,個個都像“餓漢”一樣撲在書上,邊看邊想,邊記邊抄。課后,我還組織學生把摘抄的內容在班級的黑板報上展覽出來,供同學在課余時間中互相欣賞,口頭點評。這樣,學生在自己閱讀時,評點他人的摘抄時,動口、動手、又動腦。在這樣的氛圍下,堅持一段時間后,不僅要讀書的學生學有收獲,而且原來讀書興趣不濃的同學也受到了積極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別人的見解,而是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有了獨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評的意識。
二、加強新課程意識下的閱讀內容引導
實踐證明:一個人的興趣是與心理需求緊密聯(lián)系的。只有在學生潛在的閱讀興趣被激發(fā)起來后,他們在閱讀中才會投入更大的熱情和智慧,才會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自主地去嘗試、體驗、思考與實踐,主動與文本的思維碰撞,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這樣,課外閱讀的優(yōu)勢才會漸漸凸顯出來,知識與思想的萌芽才會越加粗壯。為此,我注意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注意課外閱讀內容與課內內容的溝通,將課內教育教學的內容當作是點,把課外的相關閱讀當作是面,由點到面的拓展閱讀,以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形成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外溢于課外的“漣漪效應”。
二是注意課外閱讀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課外閱讀是學生與人類最富于智慧,最充滿個性的思想者的對話,要善于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從他們的思想和經(jīng)驗中吸取有益的營養(yǎng),積累更多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總之,課外閱讀諸多方面應該更多地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產(chǎn)生主動閱讀的內驅力,逐步養(yǎng)成主動閱讀的習慣;更多地激勵思考,喚起學生的尊嚴感、成就感;更多地引導學生關注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價值,并通過與文本、同學的相互交流、影響,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知識、信息。經(jīng)過自我組織,不斷實現(xiàn)心靈的轉變和行為方式的變化,促進自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