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外閱讀是小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針對農村小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存在的閱讀興趣不濃,家庭缺乏閱讀氛圍、閱讀方法不恰當等現狀,提出采取激發閱讀興趣、優化校園閱讀氛圍、營造家庭閱讀環境、教給閱讀方法等種種對策以提高其課外閱讀水平。
關鍵詞:課外閱讀興趣家庭校園方法
、
小學生正處在人生的起步階段,猶如:一株剛剛破土的幼苗,非常渴望吮吸知識一的甘露,以讓自己能夠茁壯成長。這就必須:要拓寬課外閱讀,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邀游,快樂成長。作為在農村學校從教的一名教師。我就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和對策來談談自己的一點見解。
抽絲剝繭——課外閱讀現狀分析
一、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閱讀的主動性、積極性不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事只要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去完成。而農村學生由于以下原因導致閱讀的興趣不高。
1.年齡特點的制約。好玩是兒童的天性,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要他們靜下心來看書,確非易事。
2.學生課業負擔重,導致根本沒有閱讀的時間。為了在考試中考出好成績,小學生們整天圍著教科書或教輔讀物打轉,整天鉆在各種作業、練習題或試卷中,實際上用來課外閱讀的時間就很少,要讓他們主動積極去閱讀。根本不可能。
3.閱讀本身不易于掌握。對于小學生來說,要他們自己去領悟,自己去閱讀,自己去感受閱讀的樂趣,那本身就十分困難j比如讓低年級學生去閱讀歷史故事、革命故事。他們就會很吃力,越吃力,就會越失去閱讀的興趣。
二、家庭因素的制約,直接影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
家庭是學生生長的搖籃。農村小學生由于所處的特殊環境,受家庭里各方面因素的制約,在課外閱讀上存在著種種不足。
1.家庭經濟條件差。許多家庭根本沒有多余的錢來支持有閱讀愿望的學生購買大量的課外書籍,因而就造成了他們的閱讀量較少。
2.家長的意識落后,觀念淡薄。農村家長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愿望,他們期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他們認為只要把老師教的書本學好就行了,讀課外書簡直是荒廢學業,根本沒有必要。
3.家長在課外閱讀指導上力不從心。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于在孩子的課外閱讀的指導上根本無從下手,更何況現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多,爺爺奶奶更是無法指導。
三、學生在課外閱讀上沒有掌握科學方法
在課外閱讀中,農村小學生沒有恰當的閱讀方法,因而閱讀的質量也不高。
1.在選擇閱讀書籍上十分盲目。課外書籍浩如煙海,魚龍混雜,非每一本書都對小學生有價值,而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不強,他們的閱讀帶有隨意性和盲目性,只憑個人興趣去閱讀,不僅造成了時間上的浪費,而且讀書的效率也不高,容易吸收雜亂無章的東西。
2.沒有做好讀書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小學生的記性好,但忘性更大,更應該做筆記。但小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時,根本沒有幾人做筆記,他們都是隨手拿來看了就丟了。讀后問之內容,當時知曉,但過后不久就忘記得一干二凈了。
3.沒有養成經常閱讀的習慣。有些小學生有閱讀的興趣,也積極地閱讀課外書,但是他們只是憑個人興趣,想讀時才去讀,不想讀時就隨意丟在一邊,沒有制定讀書計劃,沒有養成經常閱讀的習慣,這樣的閱讀就會是虎頭蛇尾,閱讀的成效也不佳。
對癥下藥——實施良好對策
針對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種種現狀,我覺得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水平,讓學生享受自由愉快的閱讀樂趣。
一、激發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閱讀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只有充分地調動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主動積極地尋求閱讀的機會,從而增長知識。
1.啟發學生閱讀的萌芽
在學生進行閱讀的最初,不要強求等生讀什么書。當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讀后,他們就會很容易被書所吸引,產生讀的愿望,而主動加入閱讀的隊伍中來,時間久了,就會養成讀書的好習慣。
2.設懸念,引發閱讀興趣
小學生最愛聽故事。許多學生對書本不感興趣,就在于他們沒有嘗到讀書的甜頭。作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置懸念,吸引學生閱讀的興趣。另外,還可以給學生提一些問題,抓住學生迫切想知曉答案的心理,趁熱打鐵,為學生推薦讀物,他們就會主動地去讀書尋求答案了。
3.樹立榜樣,鼓勵先進,激發閱讀興趣
(1)教師以身示范。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與其在口頭上大吹讀書的好處,還不如處處以身作則,做出榜樣。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教師能旁征博引經典名著、好詞佳句,隨口道來,讓學生從教師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讀書的價值,由欽佩教師的博學多才而愛上老師。
(2)樹立學生典范。隨時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更堅持大量閱讀,并且個人的進步又是同學們效仿的范例。同時還可以讓閱讀水平高的學生充當“小老師”,講自己的閱讀體會,朗讀美文,講故事等,從而讓學生的閱讀興趣大增,個個都爭當“小老師”。
二、優化校園閱讀氛圍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要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優化校園良好的閱讀氛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學校應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
1.保證閱讀時間
要讓學生讀書,時間必須保障。教師每天應少布置些機械重復的書面作業,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進行閱讀。農村學生早晨到時間較早,很多學生都會提前半小時甚至一小時到校,這時就可以讓大家讀自己喜歡的讀物。每天中午(農村學生大部分在校吃午飯)可以抽出一定時間組織學生閱讀。另外,還可以每周增設一節閱讀課,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2.建立班級圖書角,學校開放圖書室、閱覽室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建班級圖書角。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這樣相互競讀,借讀,極易促進學生的閱讀。但班級圖書角資源畢竟有限,學校圖書室、閱覽室應對學生全面開放,讓學生把圖書室、閱覽室當成課外閱讀的樂園、創新的天地和心靈馳騁的原野。
3.組織與閱讀有關的競賽
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掌握了不少好詞佳句,總想在同學面前表現出來,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肯定,學校應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比如,可以開展詞語接龍、講故事比賽、詩歌大朗誦、演講比賽等。當他們的閱讀布線得到肯定的展示,在心理上就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加積極地去閱讀。
三、營造家庭閱讀環境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大多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因而,家庭的閱讀環境。家庭的經濟文化水平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質量。
1.針對經濟條件差的,鼓勵學生借書看、換書看
農村家庭經濟條件普遍較低,農村學生所擁有的課外書籍少之又少。面對著有強烈欲望卻無書可讀的學生,就仿佛看到了巧婦無米之炊的窘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鼓勵學生向學校圖書室或其他圖書館,向同學借書看。也可以在學生中建立“閱讀伙伴”,這樣不僅可以互相快捷地借閱對方的書籍,而且可以有效地進行讀書交流。
2.開展家訪工作,開好家長會,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
只有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學生的課外:閱讀才有強力的支持。教師可以利用開家長:會或家訪活動,向家長介紹課外閱讀給學生帶來的好處,轉變家長服里只有分數的觀念,轉變家長眼里讀書是老師教學生的觀念,取得家長的配合,邀請家長參與開展與閱讀有關的各種競賽活動,讓家長在活動中真切地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益處。
3.開展家長培訓班,教會家長如何指導孩子閱讀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向家長介紹輔導孩子讀書方法,與家長共同商討,讓家長和孩子一同制定閱讀計劃,選擇閱讀書目,共同閱讀,或者與孩子比賽讀書等,讓家長成為指導孩子的最好老師。
四、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發揮教師的導讀作用
閱讀方法直接影響閱讀質量。使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就好比給了學生一把開啟寶庫的金鑰匙。面對浩瀚的知識,小學生怎樣才能高效地吸取營養,擴大知識面呢?這就需要老師在閱讀方法上予以適當的指導。
1.教會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目
農村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也不知什么書目適合自己,老師可以告訴他們什么是好書,什么是壞書。提高學生鑒別美的能力,幫助他們選擇書目。(1)根據年齡特點選擇書目。低年級可以選擇童話、兒歌、寓言等,中年級可以閱虞革命故事、兒童故事、科幻故事、兒童詩歌等,高年級可以選擇歷史故事、散文、小說等方面的讀物。(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選擇讀物。這樣不僅可以鞏固課堂學習:內容,更容易引起閱讀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3)組織訂閱少兒報刊,進行統一指導。
2.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
閱讀方法有很多,作為老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和不同的書籍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比如,精讀法(即逐字逐句地研讀,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牢固培養思維能力)、略讀法(即翻看讀物時大致看一下序言、目錄、開頭、結尾,然后從頭到尾粗略地看一遍,力求快速地明確主要內容。)、批讀法(即在閱讀中邊讀邊思邊勾畫,或寫上幾句心得體會,隨讀隨寫。)這些方法的運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做好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記憶的儲存器、資料的倉庫,創造的發源地。因此,要引導學生寫讀書筆記,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鼓勵學生在閱讀課外書時摘錄優美、精彩的語句、片斷。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編寫提綱,寫寫讀后感,還可以鼓勵學生寫日記,在每天的日記里可以寫上自己讀了什么書,有什么收獲,即使是簡單的一兩句話也是可以的。這種讀書方法不但可以做好知識的積累,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是寫作的前提,更是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讓我們農村小學生在書的海洋里暢游,為了讓我們農村小學生在知識的滋潤下健康成長,加強他們的課外閱讀吧!讓他們在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放飛自由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