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對學校的管理關鍵在于緊緊抓住教師隊伍這個根本。實踐證明,提高教師素質,培養教師能力,調動教師積極性、創造性,是增強學校發展活力、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源泉。因此,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塑造新型教師隊伍的必由之路。
校長的職能首先是領導。校長的言傳身教是最具權威的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響著一所學校的教風與學風。校長的信心和干勁是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前進的原動力。校長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學校工作立宗旨、明方向、樹規矩、嚴管理的前提條件。校長身體力行,群眾才會與之同心同德,共同戰斗,出色地完成任務。
學校管理離不開制度,而制度管理必須與情感投入相結合。一方面要不斷創造積極上進的情感,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另一方面,盡量使教師避免產生消極情緒,使大家在互諒互助互愛的氣氛里為教育貢獻才華和力量。
時刻把教職工放在心上。教師在關愛學生的同時,同樣也需要得到愛。作為校長,只有以關心教職工為己任,教師才會把心放在教育上。所以,校長平時應注意深入辦公室,了解每位教師的疾苦,搭準每位教師的思想脈膊,關心每一位教師的生活。當教師遇到紅白喜事時,領導主動去探望……教師感到組織關懷的溫暖,就會自然而然地把學校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業。
不斷和教職工進行角色轉換。校長應時時心理位移,以“教師”的角色出現在教師之中,與教師心理與感情的距離才能越來越近,才能成為教師的“知音”。
努力探索教師心情的最佳期。在科學制定教師管理制度時,要十分注重關心教師的工作,方方面面體現“人情味”,烘托團結、和諧的氛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共同把時代賦予我們的教育使命順利完成。
校長需要不分重視非權力性影響力的作用,它對教師的激勵作用無可替代,往往能使教師產生發自內心的信賴與尊敬,滿懷激情地去執行校長的決策,追隨學校去實現管理目標。校長要具有優秀的品格,高尚的情操,較高的理論水平,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這樣才會使教職工產生敬佩感;一位德才兼備的校長會使學校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也自然在群眾中會產生極大影響力;校長要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和較豐富的經驗,不僅精通一兩門學科知識,還應具有多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知識,勤于學習,善于鉆研,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領導影響力;校長還必須具有與教師誠懇真摯的感情,待人和藹可親,一視同仁,與同志心心相印,這樣才會對大家產生吸引力。
校長要了解教師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其特點,采取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激勵手段去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教師工作水平。實施激勵的主要措施有知人善用,滿足教師合理需要,客觀、科學地評價教師工作等。要保護教師工作積極性,校長還必須引導教師轉向教育科研,轉向提高教學能力。抓科研促質量提高,抓教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益。可組織開展新老教師掛鉤結對活動,使新老教師在互補相長中熟練教育教學技藝,享受成功的樂趣,從而逐步樹立教育理想與目標,以教育為榮,甘愿為之奮斗;清一些教育專家做報告、講理論、談方法,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基本素養;鼓勵教師積極參加不同層次的進修培訓、學歷達標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班主任培訓等,創造條件讓教師在學科業務上得到再學習、再提高,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不斷躍上新的臺階;組織校內教學比賽,鼓勵老教師上示范課,骨干教師上研究課,青年教師上拜師課,創造條件刺激教師教學教研的興奮點,為教師提供顯露才華,追求成就的舞臺,同時要求大家取長補短,切實提高教學能力;每周增加教研、備課時間,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內容、定主講,通過切磋來提高教研、備課的質量;用教科研來刺激教師教學的興奮點。
綜上所述,作為校長,唯有胸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認識教師勞動的價值,樹立正確的教師觀,研究對教師的行為激勵和管理的藝術,才能促進教師的職業成熟,建設一支富有現代氣息,適應未來教育所需的新型教師隊伍,這也是辦好學校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