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教材為本,充分挖掘教材中豐富的情感教育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影響和教育。下面筆者就此談幾點粗淺的方法。
一、利用課文內(nèi)容進行民族情感文化滲透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選編了大量體現(xiàn)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現(xiàn)代散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內(nèi)容對小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的滲透。這些課文中有的是歌頌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如一年級下冊中的《他得的紅圈圈最多》《陳毅探母》《司馬光》《魯班和槽板》,分別介紹的是領袖人物鄧小平、陳毅和歷史人物司馬光、魯班的故事。又如二年級上冊中的《梅蘭芳學藝》《大禹治水》《孔繁森》,分別追憶的是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的童年往事和為治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的事跡;有的是歌頌尊師重道、尊老愛幼、孝敬父母、誠實守信、見義勇為、勤勞節(jié)儉等傳統(tǒng)美德的,如一年級下冊中的《奶奶的白發(fā)》,二年級上冊中的《夕陽真美》,二年級下冊中的《沉香救母》《母親的恩情》等;還有的是描寫中華名勝和祖國山河秀美的,這些課文從西部的《鳥島》到《臺灣的蝴蝶谷》,從《春到梅花山》到《東方明珠》,從杭州的《西湖》到《拉薩的天空》,無處不在,無所不有。這一篇篇課文無不滲透著那份濃得化不開的中華情、民族情。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讓學生繼承和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文化并對其進行積極的嘗試。
二、利用課文內(nèi)容進行時代情感教育
反映新時代、新人物、新風貌的課文語文教材作為一種文化載體,而且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它雖然不能也不必像報刊和廣播電視那樣反應迅捷,但是卻遠比這些傳媒的影響穩(wěn)定而持久。在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部分反映新時代、新人物、新風貌的課文。如一年級上冊中的《我叫神舟號》,反映的是我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新成就;一年級下冊中的《好學的爸爸》,反映的是“終身學習”的新理念;二年級上冊中的《2008,北京》,表達的是我國取得了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狂喜;二年級下冊中的《閃光的金子》,歌頌的是新時代的雷鋒——徐虎的事跡。這些新人、新事、新物無一例外地折射出時代的風采,同時也給教材涂上一抹明艷的色彩,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好這些內(nèi)容,讓我們的教材能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
三、利用課文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新情感教育
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情感教育。教師在教學中
1.充分利用描寫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物,如物理學家富蘭克林、安培、居里夫人、生物學家達爾文、發(fā)明家雷奈爾、愛迪生等。2.利用描寫創(chuàng)造性的事物,如世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埃及的金字塔》,亞洲第一鐵塔的《東方明珠》,無土養(yǎng)殖的《神奇的植物工廠》。3利用描寫創(chuàng)造性的事件,如《魯班和槽板》《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晚上的“太陽”》等,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情感教育。4.通過在課后練習和綜合練習中安排了一些具有實踐性和研究性的作業(yè),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融入社會,觀察體驗,撰寫調查報告等。這些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創(chuàng)新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