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等院校自實行自主擇業政策以來,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化進程得到較為順利的推進。但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發育還談不上完善,就業問題也越來越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這也向商職院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為了應對新的就業形勢,搞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本文就以如何構建就業指導工作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 畢業生 就業
一、學校必須開設就業指導課與求職心理指導工作
學校應該把就業教育貫穿于三年學業的始終,從一年級開始逐步開展就業思想教育,為學生學習和參考各種職業資格證書提供咨詢和服務,選定或編寫就業指導教材,按教學計劃開設就業指導課,有針對性地開展全校就業系列化教育活動。還應以班級為單位,落實班主任責任制,使班主任深人學生中間,了解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動態,及時提供引導和幫助,也是相當有效的措施之一,并結合學生的各自特點,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求職心理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必須分析學生的心理情況
要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必須對學生心理進行分析,對癥下藥,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引導學生對工作充滿熱情,對事業樂觀自信,遇挫折時善于調控情緒,要重點增強學生自信心,鼓勵學生大膽實踐,不怕失敗,強化學生意志力,掌握臨場調整情緒本領,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經受住長期考驗。立足于社會,游刃有余。
三、必須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
目前我國就業的社會環境競爭十分激烈,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市場經濟端掉了大鍋飯,打破了“鐵飯碗”,勞動者就業可以雙向選擇,因此,經受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的考驗,成為每個學生都不可回避的選擇。首先,所有畢業生應明白是自己主動去適應工作,還是找適應自己的工作,現在的在校生,往往感嘆就業崗位太少。其實目前我國的三資企業、私營企業、國有企業,以及第三產業對勞動者的需求有巨大的潛力,能容納的勞動力是十分巨大的。要做一個有心人,針對復雜的社會,找準目標,果斷決策,勤奮創業,業無貴賤,志有高低,行行能創業,對于自己認定太有可為的發展目標,就要咬定不放,要把握機遇,果斷決策,創業機會往往就在每一個人身邊。把“小業”看成打基礎,積蓄能量,創造條件,逐步發展,不失時機向大業飛躍。
四、必須發揮各級職能的作用
對于在校的畢業生就業就必須要做到,校領導要高度重視,德育智育教育要到位,家庭教育、學生自我教育要配合,就業信息,就業形勢教育要協助的多元化,立體式教育網絡,學校一定要把學生就業看成學校生命之所在。學生就業與否與學校存亡息息相關這一高度來看待,積極做好自身工作,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畢業生。因為德和才是一個成功就業者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有了德,才可能為社會做貢獻,才能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集體創造價值,才能深得領導信任,同事愛戴。有了才,才能將你的聰明才智,奉獻給社會,學校必須教育職校生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積極培養實踐應用能力,自覺塑造高尚的科學文化精神,盡可能打破學科、專業界限,處理好博與精的關系,以博為手段,精為目的,把學來的知識與能力的實踐統一結合起來。同時還要協同社會、家庭和學生個人做好就業信息的收集處理,每個人的專業特長、工作能力、發展方向都不一樣,收集就業信息,對各種就業機會進行整理歸類,當兩者比較接近,或基本吻合時,就業者和用工單位雙方就會比較滿意,學生的就業就會得到保證。
五、必須做好擇業前心理的準備
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對擇業充滿信心,讓學生對職業定位正確,掌握一定的應聘技巧。讓學生一旦選擇了擇業目標,就努力朝著既定方向不懈努力,這樣就會有助于學生就業的成功,當然在擇業前寫好求職信,個人簡歷和其他證明材料也非常關鍵,但最為關鍵的應是教育學生調整好擇業前的心理準備,現代社會永遠充滿著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所以必須做好擇業前的充分心理準備,才能選擇一個長期穩定、有發展前途的職業。
六、必須做好就業信息收集。構建網上就業平臺工作
現在的高職教育將走向市場化、產業化的道路,高職教育也可作為一種產業,它的“產品”就是培養出來的人才,而人才是否“適銷對路”就是要看畢業生就業的情況如何,不僅體現了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好壞,更反映了學校在人才培養規格上社會的認可程度,毫無疑問,畢業生能否順利、合理、及時就業將影響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畢業生就業問題牽動著家庭、學校、社會及學生個人等許多方面,所以就業信息的收集必須發揮各方面作用,在就業網上搭建管理信息系統并通過它將管理工作扁平化,減少信息傳遞的層次,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運用網上就業平臺更好地發揮就業網的畢業生推薦與用人單位的橋梁作用。學校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各級就業指導中心,人才交流會,新聞媒介宣傳渠道,親戚、朋友、電腦、網絡等都可收集到比較準確可信的信息,要教育學生對于這些信息要仔細分析,認真研究。這樣才能保證就業的成功率,收集就業信息是一個具體的要求,不能僅僅局限于哪個單位,哪個崗位招收多少人,在收集就業信息時,要重點了解,招聘崗位的勞動條件、崗位要求。以及是否適應自己具體情況,要了解招聘崗位的實際工作,能否適合自身的進一步提高與發展,要了解招聘企業和所在行業的經濟狀況和發展前景,企業是否有發展前途,此外還應關心經濟發展的趨勢,看一點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和宏觀就業形勢分析的文章。這樣,通過信息收集、篩選、分類就能為自己就業提供較為理想的機會。
七、必須對學生做好創業教育的指導,讓學生充分做好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
學校應努力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開拓者和創業者,教育學生做好創業準備,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創業的準備包括樹立創業意識,培養創業心理品質,提高創業能力三大要素。創業意識能在創業實踐活動中對人起動力作用,創業意識并不是憑空形成的,也不是靠一時沖動產生的,它需要刨業者在創業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磨煉,積累和升華,它能使人產生克服困難的大無畏精神,使人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為此,學校須建立畢業生就業實習基地學院應積極開展“特色教育”和“訂單式教育”。應緊密結合市場需求,科學定位培養目標,根據不同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需求,積極開展“特色課程教育”,全方位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學校積極與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眾多公司、企業緊密協作,拓寬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和空間。創業心理品質能在創業實踐過程中對人的心理和行為起調節作用,優良的創業心理品質是創業極其重要的內在因素,創業能力能保證實現創業目標。創業能力是一種具有較高綜合性的能力,它又包括專業技術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綜合能力。只有學生充分做好創業的準備,才能在創業中取得成功。
每個畢業生都希望畢業后能找到一個理想的職業,而為每個畢業生做好就業前的各項教育更是每個學校的期盼。對于紛繁復雜的社會,有些同學對畢業后何去何從沒有主見,這就需要學校加強畢業就業指導教育,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就業觀,增強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