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對高中英語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把新的理念引入教學,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需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本文通過分析新課改下教學中存在的誤區,指出落實新課改精神的關鍵在于教師,轉變教師教學理念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新課改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高中英語 新課改 教學理念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1.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新課改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新理念,使學生能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是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內容。在幾乎所有的英語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形式。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課堂上。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自主和合作。主要表現在:
(1)自主學習無法真正達到效果。在一些課堂教學的自主學習中,學生討論了許多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無關的問題,課堂教學漫無邊際,費時低效。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是教師價值的引導和啟迪。
(2)合作學習無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學生程度不一,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從而產生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但實際上思維含金量卻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
2.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
高中英語新課改強調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要面向全體學生,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許多教師仍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影響,缺乏對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1)教師的語法、詞匯知識講解仍然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不少教師仍以講解語法、詞匯知識為主,學生聽、說、讀、寫的課內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從而導致學生“聽不懂,講不出”。另外,許多教師只側重課文內容的分析,未能通過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延伸性話題引導學生查閱信息、組織討論,學生語言運用缺少實踐環境,導致許多學生不能熟練地以口語形式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閱讀教學缺乏拓展性和延伸性。目前大多英語閱讀教學中仍以閱讀短篇文章為主,閱讀中、長篇文章的機會相對較少,制約了學生拓展知識與積累詞匯的空間。同時,學生的耐力也得不到磨煉。導致眾多高中畢業生的詞匯量偏少,口語表達能力達不到相應水平,這與課程改革發展極不協調。
二、適應新課改要求的高中英語教學
1.全面提高高中英語教師的自身素質
新課改的基礎是教師,全面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新課改成功的關鍵。
(1)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重視英語教學中的人文性目的,加強運用英語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2)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正視自己英語教學的習慣和經驗,利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使用、師生的互動、同事之間的相互聽課、說課和研討,不斷修正、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從而形成教師的專業氣質。
2.加強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
重視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已有的語言能力,創設學生聽、說、讀、寫的語用環境。教師可先確定任務要求,學生明確了任務要求,自然會專注捕捉所需的信息。在進行聽的訓練之后,可以提供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閱讀并回答問題。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熟悉的事物,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共同編排創意對話,選優秀者到臺前表演。最后,教師還可以以寫的方式讓學生介紹自己熟悉的相關情景。這種訓練,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有助于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