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論述了對初中學生,如何知道他們做好實驗,既要保證安全,又要提高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化學實驗 安全 親身體驗
現代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所以,中學化學教學中,要把強化實踐環節作為教改的永恒主題。實驗教學既是一種科學實驗,又是教學實踐。學生既要通過實驗論證和升華理論知識,也要通過實踐來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活動,才能使他們成為手腦并用,身心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正確指導學生進行學生實驗尤為重要。在實踐教學中,我認為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安全實驗。是實驗成功的保證
要確保實驗成功,首先要注意實驗安全,而安全試驗的關鍵是按照操作規定進行實驗。在首次進入實驗室時,教師應強調實驗的操作規則,在實驗前熟悉操作規定,并按規定進行實驗,切不能讓學生違反操作規定,要向他們講清違反操作規定會出現什么樣的后果。例如,實驗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完畢時,應先把導氣管移出水面,再撤酒精燈。若先移酒精燈,還未來得及取出導氣管,水就會沿導氣管倒流入試管,引起試管炸裂。而在做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必須在集氣瓶中預先裝入少量水或細沙,以防止受熱不均而導致集氣瓶炸裂。
要做到安全實驗,在平時就要為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對什么事物都要親身體驗,教師必須為學生灌輸安全意識,即實驗室內的任何藥品切不可輕易觸摸,更不能輕易品嘗,一定要遵守三不原則(即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藥品的味道)。在做粗鹽的提純實驗時,一定不能讓學生品嘗已經提純的食鹽,因此時提純的食鹽中還含有許多雜質,很可能對學生身體造成傷害。另外,還要教會學生對突發事故的處理,如酒精燈內酒精灑出,在桌面燃燒,此時不用慌張,應立即用濕抹布蓋滅;濃硫酸濺到皮膚上,應先用布擦干,再用大量水沖洗,然后涂上碳酸氫鈉溶液。若發生其他自己無法解決的事故,無需驚慌失措,應立即向老師報告,按照老師的指導處理。
二、要確保實驗成功,準備工作不可少
要確保實驗成功,老師還應預先做好準備工作。如,在學生實驗操作前,教師要從實驗本身的特點和學生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啟發講授模式,幫助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激活學生認知結構中的知識,并啟迪學生遵守一定的要求并把握實驗的操作要領等,以稍除學生對實驗的恐懼心理,解決實驗中的知識、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礙。教師的具體操作是:①闡明實驗目的,導入學生實驗。任何學生實驗都是在一定實驗目的和實驗方法的支配下開展的,明確實驗目的和實驗方法是進行實驗的關鍵。因此,在學生動手前,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清實驗的目的與要求,明確實驗的關鍵和注意事項,從而使學生的實踐活動沿著既定的教學目標得以順利進行。此時教師的指導并不意味著教師一味的講授,一定要簡明扼要,點明主題,揭示實驗的關鍵,同時還應采用誘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去想問題,自發地、主動地去探究、領會其中的奧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②還要強調操作要領。比如,實驗室制取氧氣時,應強調試管的均勻預熱,排水法的正確操作等。另外,要提醒學生在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如我們前面提到的鐵絲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時,必須預先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水或細沙,以防止集氣瓶炸裂。若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熱制取氧氣,老師必須給學生講明實驗藥品的取用原則,必要時可由老師分配藥品。一來,可以控制藥品的用量,二來。可以防止學生錯把木炭粉當作二氧化錳加人試管與氯酸鉀混合,如果藥品中混入了雜質,有可能引起試管被炸裂。
有的實驗可以不再是讓學生簡單地、機械地去重復演示實驗,而是要引導學生去探究、去創新,通過實驗探索規律、發現真理。例如,我們在講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對,在尋找二氧化碳實驗室制法時不要直接地將結論告訴學生,然后再進行驗證。教學時可先準備如下幾組實驗:(一)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二)純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三)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四)石灰石與濃鹽酸反應;(五)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讓學生依次分別做這五個實驗。從觀察反應速率、反應物的狀態,酸的濃度。對實驗的影響幾方面讓同學們共同討論:在實驗室條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選用哪組實驗最合適,并且分析排除另外幾種的原因所在。經過學生的討論和爭論之后,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實驗室應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最適合。這樣不僅使學生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探究能力,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們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體驗了探究實驗的快樂,讓學生學會了對比實驗和優化實驗的方法,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此外,還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實驗中產生的垃圾如火柴梗,紙屑應放人指定地方,廢液倒入廢液缸。實驗結束時,接要求清理儀器,搞好桌面、地面衛生。
實驗完畢后,應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總結,針對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出點評。特別是多數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問題,更要及時糾正,以促進學生的實驗認知及技能得到提高。
三、正確的實驗態度,也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學生開始動手實驗時,教師應該首先從實驗態度進行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中來,這也是很關鍵的。有的學生心存恐懼,不敢動手,這就更需要做好引導,消除學生對實驗的恐懼心理。在我們山區中學,屬于大班額教學,平均每班學生都達到了60~70人。學校條件有限,不能達到人手一臺實驗儀器進行實驗。而有的學生就會渾水摸魚,由積極的同學一人包攬所有工作,自己在一旁玩耍。由于學生實驗是由學生自行進行的,而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層次也各有不同。因此,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就各種各樣,教師難以在課前全面完整地加以預測。這就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生實驗操作之中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實驗中不同的問題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指導:對于實驗操作上個別的問題,宜結合學生操作情況給予個別指導;對于普遍性的問題,則宜集中點評,指出錯誤的原因、演示規范操作、提示操作要領;對于動手能力差的學,生,應該作為巡視檢查的重點對象,教學中既要耐心細致地給予指導,又要要求學生耐心細致、努力完成實驗;對于實驗觀察中的問題。則要引導學生結合實驗目的要求,分析思考實驗觀察要點和重點。做到全面觀察又重點突出,并通過實驗培養同學們的合作精神。
組織好學生實驗,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鞏固所學知識,還能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其優良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