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許多中學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改革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嘗試,取得了不少很有價值的成果。很顯然,教學改就其內在動機而言,主要還是面向各種考試,特別是應付高考的考試。現在,我們就新課程改革,探討物理教師的教學研究。
一、在打好基礎的同時兼顧差異
1.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規律的教學
現代的物理教育不再把關注點放在知識上,而是認為只有對物理學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有了較好的理解,才能真正地掌握和運用這些規律,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學的方法。理解規律、掌握方法比記住知識更重要。
2.重視實驗及實踐活動的設計
物理學離不開實驗,實驗是物理學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3.為不同潛能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
以便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傾向加以選擇外,兩個共同必修模塊里對一些內容做了“彈性”處理,以便為不同智力潛能的學生的發展提供空間。
二、聯系實際,突出STS的思想
理論聯系實際,是真正學好物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
1.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引人物理問題
我們盡可能以學生已有的社會生活經驗為基礎來引入相關的物理問題,以喚起學生已有知識與將要學習的知識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科學的親切感。
2.以生活、生產實例創設物理情景
以生活、生產中的實例來分析物理問題,盡量避免用抽象的分析來闡述問題。這樣既便于學生學習、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
3.注意培養學生應用的意識
學習物理要從實際中來,還要到實際中去,這樣才能真正地學好物理、用好物理。
4.突出STS的思想
強調科學技術的社會意義是當前科學教育的一個重點。這利觀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用聯系、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
5.促進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整合
將信息技術滲透于物理教學內容中,改革傳統物理教育,培養創新意識。整合物理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環境,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這是《課標》中所提倡的。
三、關注科學方法,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1.注重科學方法的學習
中學物理的學習除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識、技能需要學習、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過物理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重視探究式學習的設計
力求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為教師營造教學創新的環境,為師生互動式教學提供民主的氛圍和豐富的資源,促使學生主動探究。
3.注意將科學史上一些有益的方法適當地在教材中加以反映
注重歷史和現代的有機結合,使學生既了解歷史,知道前人是如何開展科學研究的,從中學習科學的方法;同時也關注現代,知道當今人們怎樣開展科學研究和關注哪些問題。
四、注意開放性,努力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實施
1.注意開放性,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發展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的學習。
2.為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創造條件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這次課改的一大任務。“改變學習方式”的核心是讓學生不做被動的“受教育者”,而是做一個主動的“探索者”。這里說的探索當然包括常說的科學探究,但不限于此,學生的活動也不限于實驗活動。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應該主動地動腦、動手,產生疑問、進行思考、動手操作、相互討論,等等。
五、努力反映科學的文化內涵
科學文化是求真務實,人文文化是求善求美。兩者盡管形成的背景、關注的對象以及涵蓋的內容不同,但在深層的價值取向上則是相通、互補的。物理課的學習應該是在學習物理內容的同時關注物理與人類社會的關系,了解科學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