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庇械母纱嗾f:“我真不知道該寫什么,從何寫起?!庇械膶W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籠統,不知所云。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于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么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并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編的準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后,說:“我勸你不要忙于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準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于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于寫成了小說《點心》,并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后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點就寫?!边@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一周圍事物的注意呢?
1.激發學生的動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于作文教學,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一種強烈的表現欲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欲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采取“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每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并進行講評。
2.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人筆底。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欲望,也看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庇械恼f:“由于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里、在車上、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于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并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