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原屬美學范疇,是指事物和現象各個方面完美的配合、協調和多元化的統一。心理學認為,和諧是真善美的統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現形態,和諧能產生美,產生最佳效益。語文教學是一門美的藝術,是追求美的過程。我們要創設和諧的語文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美不勝收的語文世界里邀游,欣賞學習語文的美。
一、師生關系的平等和諧美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都有一些心理需要,當滿足了基本需要,一個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現。當學生滿足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助、合作的需要,學生才會因此發展了自尊自重。在和諧的學習環境里,學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感到自身的價值和人格得到尊重和承認,思維才表現得最活躍,才會輕松愉快地投入學習。因此,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讓師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里一起學習,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相互尊重的賞識和諧美
所謂“賞識教育”,就是通過了解、理解、體驗和思考,充分肯定學生,發現并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式。賞識教育是學生與自己生命的和諧,與周圍人的和諧,與大自然萬物的和諧。和諧的語文課堂離不開賞識。教師對學生的賞識是一種巨大的鼓舞力量。讓賞識走進語文課堂教學,是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習,并且增強學習信心的法寶。賞識是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多一點自信,有了賞識就有了自信,也就創造了語文課堂的和諧氛圍。
三、激情澎湃的情感和諧美
情感是教學的催化劑,愛是教育的原動力。語文的學習是學生與作者、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感情互相交流的過程。這個過程,始終以情感為動力,因此它是流動的、變化的、起伏的、曲折的。這種情感的流動變化起伏就構成了語文課堂和諧的協奏曲。因此,和諧的語文課堂要有情感的流動,學生對老師的情感和態度對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與學生心心相印了,教師的行動成為學生的楷模,教師的知識成為學生探索追求知識的磁鐵。這樣和諧的師生關系,就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
總之,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是具有和諧美的。和諧美的課堂所追求的是構建教與學的和諧,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因此追求和諧應該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去。和諧,既是一種教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又是一個動態的優化過程,更是我們語文教學所要追求的最終目標和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