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幼兒園教育改革的中心問題。幼兒教育承擔著為幼兒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提高民族素質奠定全面發展基礎的重要使命,陳鶴琴先生為我們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指明了方向。
陳鶴琴先生是睿智的,他強調“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幼兒園課程觀。他告誡教師“大自然充滿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們的教科書,我們要張開眼睛去仔細看看,要伸出兩手去縝密的研究。”陳先生認為“幼兒園”本來就是“兒童的樂園”的意思,就是要讓幼兒在里面自由活動,隨意游玩。戶外新鮮的空氣,明媚的陽光,開闊的活動空間是兒童健康強身和養成愉快活潑的精神要素。且其中的飛禽、走獸、鮮花、野草以及其他種種天然的實物都是豐富兒童經驗的好材料。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陳先生的理念對于我們的工作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地位。
走出去,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是我們必須要走好的一條道路。
一、戶外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
大多數兒童喜歡野外生活。大自然的一切,對兒童來說都是那么神奇和美妙,有著巨大的吸引力。陳先生主張,每當天氣晴朗的時候,就要帶孩子們到戶外或野外去游玩。孩子在曠野里奔跑,在野地里采花,當他們真正融入大自然之中時,他們的心靈會得到陶冶,身心會得到鍛煉。每當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就會帶孩子們到野外去玩,孩子們像小鳥一樣飛向田野,看看小花,聽聽鳥叫,即使課堂上沉默寡言的孩子也會唧唧喳喳說個不停,他們的笑聲會格外響亮。
二、戶外活動的開展對于五領域的融會貫通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多年前陳先生用五指比喻五大領域之間的關系,五大領域互不相同又聯系密切,不能把他們分開來教學。分領域進行教學,雖然清晰明了。但幼兒的感覺是分散的,而戶外活動的開展,彌補了其中的不足。有一次,我講《多變的葉子》,講課前,我仔細研究活動內容,靈機一動,現在正是落葉的季節,何不帶孩子們去學校旁邊小樹林里撿拾一些樹葉,讓幼兒親自感受樹葉的美。在小樹林里,我先給幼兒講了樹木為什么會落葉,讓孩子們明白了其中的科學道理。然后帶幼兒認識了每種樹有什么不同的特點。孩子們對撿落葉非常有興趣,一邊撿一邊數,這真是一個學數數的好途徑呢。回園路上,學了歌曲《小樹葉》。這次活動效果特別好。幼兒不用看我的示范畫,自己就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