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我從事化學教學多年以來,十分重視實驗教學,而演示實驗是一種最有效的直觀教學方法。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會得到十分直觀的知識,同時掌握試驗的方法、步驟及技巧。
經過多年總結,我認為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實驗,最起碼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課前準備充分
就是要背好課,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實驗內容和實驗步驟,學生的理解程度,明確實驗的目的。考慮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觀察什么,如何觀察。精心選配試驗儀器,科學計量所需藥品,明確試驗步驟。對于儀器規格、反應溫度、藥品用量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作為教師更應該在課前將所講實驗親自操作,做熟為止,以求出現好的實驗效果。課堂演示更要保證萬無一失,完全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因為每一個實驗,教給學生的不僅是這個實驗本身,同時還要交給學生們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規范的實驗操作技能。演示實驗所需藥品和儀器更要備全、備齊,最好要列個清單,走進課堂前,一一對照,看是否遺漏。
二、要合理安排、規范操作
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程有條不紊地進行,做得有理有序。
演示桌上要干凈整潔,與實驗無關的東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響學生觀察。試劑、藥品的取用要適當,多了浪費、耗時,少了現象不明顯或造成實驗失敗。
三、要注意安全
演示實驗要絕對安全。發生事故,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哪一方受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如制取有毒害的氣體,一定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對易燃、易爆(如爆鳴氣)要更加小心,不接觸明火。
四、針對不同類型的演示實驗。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
我們通常把演示實驗分成傳授新知識的演示實驗、驗證或鞏固所學知識的演示實驗及指導性演示實驗三種類型。類型不同,就要采取最適合的教法,才能更好地利用試驗,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既定效果。
1.用傳授新知識的演示實驗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實驗的條件、環節和實驗的主要結果。使學生能看懂實驗,準確地觀察到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在演示實驗結束后,教師不要急于做出結論,應通過談話啟發學生自己去做結論,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其對知識的消化理解。并加強對所學知識的鞏固。
2.以驗證或鞏固已學過的知識為目的而進行的演示實驗,通常是在講授完新知識以后進行的實驗。由于學生對有關內容已有初步的印象,所以教師在演示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已初步掌握的知識來觀察實驗的過程及現象,同時應該強調操作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即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觀察。在演示實驗過程中,要啟發學生積極思考。例如在演示實驗室制取氧氣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外,能否用排空氣法收集?根據掌握的氧氣的性質,怎樣用簡單的方法證明收集到的是氧氣?
3.指導性演示實驗是以指導學生進行正確實驗、實習等實踐活動為目的而進行的演示實驗。例如,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分組實驗時,教師應先進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導學生準確、規范地進行實驗操作。并掌握操作為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