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后,課堂教學發生了一系列可喜變化。在學習方式上,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合作交流多了,參與活動多了;在教學方式上,新課程強調教師角色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探究,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和老師的平等對話多了,自主探究的空間大了。隨著課堂教學的這樣一些新變化,“管、卡、壓”的傳統課堂管理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課堂管理策略,才可以構建和維持有效的課堂學習狀態,防止和干預不良教學行為的發生,才可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和確保新課程改革目標的落實。
一、堅持課堂管理目標原則
新課程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原則,強調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來確定教學目標。新課程的這種變革對傳統課堂管理形成巨大的沖擊,要求課堂管理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來確定課堂管理目標,從而促進課堂的生長。正確的目標本身具有管理功能,直接影響和制約師生的課堂活動,并起積極的導向作用。作為課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師,課堂上所實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組織、協調、激勵、評價等,都應當努力服務于設定的教學目標;課堂管理的成敗得失,也應當以課程標準是否實現,教學目標有無達成和學生是否成長作為衡量依據。
二、努力構建平等、民主的管理機制
舊式課堂管理側重于要求學生對規章規則的服從,只把眼光集中在控制學生問題行為、處理學生消極行為上,更多地關注程式化的問題解決和課堂秩序的穩定。舊式課堂管理方式太剛性而缺乏活力和創造力,學生在條條框框的束縛下,并不能成為課堂學習真正的主人。新課改要求構建的是平等、民主的管理機制:
1.創設寬松、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促進課堂管理。
2.發揚民主,提出合理的課堂規范。
3.注重學生的自主管理。
三、注重過程管理
過去的課堂管理是一種結果管理。更多地關注程式化的問題解決,只管教不管學。新課程強調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這無疑對教師的課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課程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選擇過程管理。過程管理注意的方面:
1.有效的學法指導。實踐表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了學習結果,單純的行為參與方式并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全面素質的提高。新課程為了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重要的學習方式。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了一個積極參與和思維的活動,經歷了—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
2.密切關注教學狀態,進行有效的動態管理。課堂教學是在特定的時空內,面對的是幾十個活生生的學生,新課程下教師在課堂上要能和學生平等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互動,這是一個多因素彼此影響和制約的復雜動態過程,甚至還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偶發情況。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及時分析把握教學目標與課堂管理現狀之間存在的偏差,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的精神狀態和課堂的氣氛,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點;同時努力調控自己的情緒,運用自己的教學機智和教學魅力,因勢利導確定課堂管理的各種新指令,作用于全班學生,在變化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努力尋求優化的管理對策來優化課堂教學。通過有效的動態管理,就會及時發現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就會減少或者避免課堂管理中出現的弊端,從而使課堂真正“動”起來和“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