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作為非高考科目的體育,體育地位比較低下,學生的體育課并不被重視,體育課上好上壞一個樣,致使從大學至中小學的體育課目前仍然處處可見“放羊”的影子,再加上近幾年人們對新課改的理念認識不到位,導致體育技能和技術教學頗受冷落。我個人認為,體育課堂的紀律至關重要。
那一堂好的體育課,需要什么樣的紀律秩序呢,從課堂的紀律看,主要是:1.多了熱鬧,少了必要的安靜,有的課從頭至尾都在熱鬧之中,學生難以安靜,難得安靜地學習、思考、練習。一堂好的體育課要不要安靜?2,多了個人的“自主”和意愿,少了必要的秩序,一些學生不能按要求去做,“各抒己見”興趣所至,率性而為,一堂好的體育課要不要秩序?什么是個性解放?3,渙散的現象多了,少了可貴的專心。一些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小動作很多,甚至心不在焉,似聽非聽,似學非學,一堂好的體育課要不要學生專心。專心會不會妨礙學生的創新思維?4.一些學生游離于集體活動之外,做些與集體活動、與學習不相干的事,聽不見他們的聲音,看不見他們的身影。一堂好的體育要不要集體活動的規則?這些問題有些是老問題,具有傳統性。紀律不是萬能的,學生學習的有效與成功,學生的進步與發展,要受諸多因素的制約,紀律是其中之一。紀律是為了培植和形成學生對規則的認同感。紀律和規則是孿生兄弟,活動必須有規則,學習活動誕生于學習規則,有了規則,活動才會有序和有效。紀律就是對規則的認同和對規則的行為化,要求指導學生守紀律就會逐步建立起規則概念。培養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同時逐步培育起誠信的品格,促進學生^格的完善。紀律總是與集體聯系在一起。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一種強烈的愿望,希望成為自己班中的重要的一員。如果教師和班級中的其他^、給予重視和尊重,并在活動中包容他們,平等地對待他們,那么他們就會找到這種歸屬感,而當學生無法在班級中獲得這種歸屬感時,他們經常轉向錯誤的目的,因此,要求和幫助學生守紀,是為了讓學生獲得并保持這種對集體的歸屬感,使自己的行為指向正確的目的——遵守集體的紀律,關心集體,維護集體,成為集體中的重要一員。
教學必須有令人舒暢的課堂環境,為了維護這樣的環境,教師必須不斷影響學生,引導他們對行為負責并積極地交往。體育課堂應當在解放與規范、自由與嚴格中求得平衡,這種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在體育課堂新紀律、新秩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