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因素對英語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由于各種心理因素而會有不同的表現。心理因素影響英語學習,多運用情感因素,對有意識地培養、訓練、提高學生調控感情的能力,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影響英語學習心理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要使英語學習更上一層樓,首先就必須解決好心理問題。
關鍵詞:英語學習 心理因素 調整
一、教師應采用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法
1.我們要針對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中國國情,充分借助我們的母語一漢語,來解決英語字母的發音問題。英語和漢語拼音一樣都是字母文字,我們漢語拼音見到就能拼讀出來,聽到就能寫出來,不需要死記硬背。這是因為我們的漢語拼音音形是一致的。其實英語單詞也是音形一致,在英語內部有一套表音系統,一直以來這套系統被眾多中外英語專家學者喻為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而今天,我們就要把這套表音系統提煉出來,供大家一同學習。只要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我們學習英語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這種方法會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英語原來比漢語還好學。英語共分為兩種教學方法:一種是傳統的全詞教學法,另外一種就是我們現在所討論的語音教學法。全詞教學法主要是通過音標這套注音系統來教授學生怎么發音,學起來也比較死板。只能是老師讀一遍學生再跟著讀一遍。然而這種學習方法會使學生失去主動性,而且除了老師課堂上講的以外,其他的單詞都不會讀。慢慢地,學生就會對英語失去興趣,覺得學習英語太難了,從而就會產生一種放棄的心理,這種例子很多。但是,語音教學法就有所不同了,它是建立在中國人學英語的基礎上,立足于中國國情,主要是培訓孩子的自主性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只要學生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學起來也就自然而然輕松了好多,恐懼心理引刃而解。因此,教師必須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從客觀方面避免恐懼心理的產生。
2.在對九年級學生是否對英語學習存在心理障礙的調查中發現,37%的同學表示自己對英語學習很感興趣,不存在心理障礙;這部分學生的成績也是同齡中比較優異的;34%的同學表示自己對英語學習不是很感興趣,本人認為這部分學生主要是被動學習,他們會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但比較機械,他們的成績只能是中等或中等偏上;另外還有21%的人討厭英語,他們甚至于不愿拿起書本,覺得這是負擔。并讓他們覺得沉重有巨大的壓力感,因此這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僅僅是被動而且是逃避。不能完成作業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他們所產生的這一心理可能會影響一生。從上面不難看出,英語學習效果與心理狀態緊密相連。因此,要搞好英語學習,首先必須解決好心理問題
此時,教師更應加強引導學生。從另一方面來說,老師在課堂上怎么引導學生就是創造性思維呢?如果老師把課上得栩栩如生,讓學生有興趣把課聽完,下了課還能回味。在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用學生學過的英語知識介紹將要學習的新語言,學生開始聽得有些吃力,就要輔之以表情、動作等,幫助他們理解;用演示圖片、實物等方法縮短學生與教材內容之間的距離。在組織“現在進行時”的操練時,既可借助動作,也可借助簡筆畫進行教學,效果較好。在新目標九年級第十二單元中有一篇閱讀:You're supposed to write quickly!這篇閱讀文章中的單詞相當生澀難懂,如“abbreviation,homophone,emoficon”等單詞,它們都屬于語言學范疇的,對于九年級的學生而言,太過抽象。因此,在教學中我就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這幾個單詞。對于“emoticon”這個單詞,我就借助簡筆畫為學生做示范并讓他們猜測含義,將抽象化為具體。并提供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畫出不同的表示“emoticon”這一詞義所覆蓋的涵義的表象。-在對其他幾個單詞的處理時,要借助多媒體讓學生一目了然。我始終認為增強學生勇氣,提高他們自信心是學習英語的關鍵,是克服恐懼心理的最佳途徑。我們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教具,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活躍、主動地學習,也可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
二、情感態度與心理因素
心理學家彼得·薩洛韋和約翰·邁耶認為一個人在社會上要獲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情感因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情感因素的培養比智力因素更為重要;他提出情感因素的培養應成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是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專為問題學生設計的補救措施。在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紐帶和橋梁,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投入情感,以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向學生傳授知識,那么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也會以積極的心態去接受新東西。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潛在的認識和創造能力,教育工作者應盡可能多地運用情感因素,有意識地培養、訓練、提高學生調控感情的能力,這有著積極而深遠的意義。當學生有了積極的態度后,他們學習英語的心理因素自然也就得到調整。老師對學生心理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許多研究表明,老師的知識水平同學生的學習成績無顯著相關,老師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能力以及條理性、系統性、合理性與教學效果有較高的相關。老師的激勵會使學生的行為更富有建設性、老師的熱情鼓勵會使學生的行為更富有創造性、老師的批評或不贊成與學生的成績之間存在負相關。教師對學生所賦予的表揚可以使學生建立自信,從而能夠對學生積極學習產生有利因素。但是,相反的,教師的情感態度也會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如語氣鄙夷,不屑回答,目光厭惡等等。這會產心理負振蕩,即消極心理因素的共振,學習者的學習積性逐漸喪失,越學越自卑。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良性心理共振和惡性心理共振又被稱為心理正振蕩和心理負振蕩。要調節這種因素,就要消除不利心理因素的影響,就要找到心理負振蕩的起振點。找出對學習者不利的心理因素,通過克服不利的心理,來使心理負振蕩做減幅振蕩,直至消失。
三、造成英語學習困難的因素而導致學生產生心理負擔
在調查中發現造成英語學習困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在課堂聽、記、背的任務太多。這極大地壓抑了學生的個性,使得學生對英語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厭學情緒。
2.家長或監護人過分的溺愛孩子、對孩子的學習要么漠不關心,要么對孩子學習期望過高等。
3.有些學生擔心由于暫時的英語成績跟不上,老師和同學看不起他們,家長對他們失望,令他們產生較強烈的自卑感。
4.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急于求成,沒有耐心,而且方法使用不當。如此下來,英語學習中不懂的東西日積月累,從|而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產生厭學情緒和對立情緒。
四、消除學生心理障礙,克服焦慮感。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某些學生因理解力差掌握知識慢,所以知識基礎較同年段的同學差;有的智力因素與其他學生并沒有顯著的差異,他們大多表現為不太愿意學;甚至不想學,又面臨著來自學校、社會、家庭的沉重的學習壓力。如此對于他們較重的心理負擔,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面對困難時候。他們很少去主動地積極地解決困難,而是知難而退。這一切都影響了他們的身心的健康發展。他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門學科的學習成績,更多的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培養他們的自信,讓他們意識到“我能行”!而不是“我不行”,我認為這是消除后進生英語學習心理障礙的關鍵。我曾經收集了一些學生的問題紙條,如“不知為什么,我每天也都很認真地去背單詞了,但過不了幾天我又把先前所背的單詞全忘了,我在想我是不是有健忘癥。”“老師說的語法,課外我也看了不少語法書,但到現在為止,我知道的卻是寥寥無幾,我不知道詞與詞這間怎么搭配。”面對這些帶著焦慮的學生,我總會讓他們先安靜下來,別急。然后問他們會說漢語嗎?他們肯定說能。接下來逐漸深入,在思想上安慰并鼓勵他們。兵法上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你是否了解英語,你是否想過英語到底是什么,你又為什么要學習掌握它。你是不是一開始就把它當做一個堡壘,一個敵人,一門無法逃脫的必修課而已。甚至只是成績單上一個耀眼分數?其實,英語只是一種語言,一種人類表達自己的方式。根本沒有必要將它肢解為語法、寫作、聽力等等。想想我們小時候是怎么學習漢語的。那時候你學了什么語法了嗎?你根本不懂主、謂、賓、定、狀、補啊!說到單詞,再想想小學時候寫過多少田格本吧。你之所以記住了這么漢字的寫法用法,是因為你在不停地接觸它們,使用它們。英語也是這樣,背的多了,用的多了自然就會了。另外就是不要緊張。不能有任何心理上的負擔。
我們知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跟任課教師有很大的關系,“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要常把微笑帶進課堂,將歡樂帶給學生,做學生們的良師益友,使他們真正地喜歡自己,愛上自己的英語課,從而能夠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口語中出現的一些錯誤,“流利第一、基本正確”即可,不必當場指出學生的錯誤,可以采取過后糾正或暗示的辦法,這樣就有效地保護了學生聽說英語的積極性。有些學生在課堂上不敢大膽的舉手回答老師的問題,我就給以鼓勵的眼神,讓其在鼓勵下能大膽的回答問題。在增進與學生感情的同時,積極在課堂內外包I設各種情境。如聽英語笑語,英語新聞演講、小品、唱英語歌、做游戲,還可以是猜謎。速認速記比賽等等。而課后還必須讓學生做到每日聽磁帶,聽課文朗讀磁帶的同時也是在復習課文,它幫你更好地熟悉課文內容,堵養語感。為什么我們在作題時,經常會莫名地選中一個感覺上正確、但又無法清楚解釋其所以然的答案,這是因為大量正確語言輸入信息在你腦海中形成的潛意識,即語感。有句話“Goodhabits lead to great success!”要讓學生堅持聽,說,讀,寫。要讓他們認識到這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實踐證明,幫助學生克服聽說英語的心理障礙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完全可行。英語教學過程既是培養學生用英語交流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磨礪其健康心理的過程。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對其學好英語具有不可低估的功效。承受力差、意志力薄弱、在英語學習中一遇到困難就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繼而對英語學習產生焦慮。不少研究結果證明,學生的焦慮感越強,外語學習成績往往越差,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越來越下降。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學習以及英語文化有積極的感情,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的好成績。消極的感情不僅會阻礙英語學習,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全面發展。初中學生正是處于人生起步階段,對事物的認識更多是感性認識,因此情感的投入顯得更加重要。教育者要幫助學生克服膽怯、自卑心理,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