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要求我們真正實現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創新教育。創新教育是指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的教育。
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一、要優化創新心理,激勵創新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是主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多與學生溝通,營造和諧、寬松、樂學、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學習氛圍。優化他們的創新心理。擔負中學重要學科教學任務的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啟動創新思想,通過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推廣探究;通過新知識,引導學生求新探究;通過快捷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直覺探究;通過一題多解,引導學生求異、求巧探究等途徑,以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要營造創新教育的環境以利于培養創新意識
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給他們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是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出他們創新的潛能。數學學科中有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見、摸不著或很難去感覺得到的東西,這些知識僅靠口頭的描述是很難勾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思維的。這時讓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強大的交互效果,創設更加直觀便捷的課堂教學情景,將所學的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由苦學變樂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創新。
三、要重視提出問題。扶持創新行為
實踐證明。不能提出問題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就不會有創造性行為。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創新能力,就得重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允許他們在一定范圍內犯錯誤,改正錯誤,教師要學會正確,地分析對待學生的奇談怪論和異常舉止。才能扶持他們的創新行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問題意識的重要性。有了問題意識之后。應進一步地從不同的方向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扶持其創新行為。
我們又怎樣去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要從這些方面去考慮: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力。(1)在觀察之前,要給學生提出明確而又具體的目的、任務和要求。(2)要在觀察中及時指導。比如要指導學生根據觀察的對象有順序地進行觀察,要指導學生選擇適當的觀察方法,要指導學生及時地對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等。(3)要科學地運用直觀教具及現代教學技術,以支持學生對研究的問題做仔細、深入的觀察。(4)要努力培養學生濃厚的觀察興趣。2.注意培養想象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想象,往往能縮短解決問題的時間,獲得數學發現的機會,鍛煉數學思維。新知識的產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3.注意培養發散思維。根據現代心理學的觀點,一個人創造能力的大小,一般來說與他的發散思維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學中,要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恩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4.注意誘發學生的靈感。靈感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突破和創新。在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和誘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思,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同時,還應當應用數形結合、變換角度、類比等方法去誘導學生的數學直覺和靈感,促使學生能直接越過邏輯推理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