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和集體在體格、體能、心理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的潛力,取得優(yōu)異成績而進行科學的、系統的訓練和競賽。競技體育的發(fā)展不是一蹴而成的,它是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的,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和先期投入。就運動員本身也是在成千上萬人的基礎上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是由低到高逐步發(fā)展形成的,因而也是一種潛在的逐步發(fā)展過程。
當前學校體育工作正走向正規(guī)化和法制化的軌道,但在中小學體育發(fā)展中還存在著許多不利因素:學校體育的基礎地位沒有真正確立,學生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學校競技體育中存在賽前搞突擊訓練的現象。一些體育特長生在比賽時是學校的驕傲,而平時在學校領導及老師眼中卻是特殊生。一些學校在需要成績的時候才想起體育教師,在平時只注重那些所謂的主學科的教學,造成體育教師的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這些不利因素已不同程度地制約著學校體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一、對制約中小學體育競技發(fā)展的因素分析
1.受升學率的影響,競技體育鍛煉意識淡漠
中小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總體認識是好的,但如果讓其參加體育訓練、比賽,有的家長便以影響學生學習為由拒絕孩子參加,對少數成績較好的同學,班主任甚至也出面干涉,不讓其參加體育訓練,對學校體育訓練隊的正常訓練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一般的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好文化課就可以了,參加課余訓練必然影響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同意了,作為體育教師在經過努力無望后一般也只能放棄了,這就影響了課余體育訓練隊的組建,也限制了學生自己的發(fā)展空間,從長遠角度看有可能埋沒了運動天才。因此還需通過教育或某種激勵機制,提高這部分學生及其家長對體育的正確認識,充分調動他們參與體育訓練的積極性,使他們動有所樂,動有所獲。
2.學校的經濟投入對學校體育的制約
各校對體育發(fā)展的投入有限,由-丁訓練需要一定的費用,如場地的改善、訓練器材的添置;運動員及教練員的訓練補助等都需要一定的開支,而很多學校由于種種原因對這部分開支不愿意支出,而是采取了開空頭支票、拖欠或不了了之。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師和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必然影響學校競技體育的正常發(fā)展。
3.學校工作與課余訓練的沖突
課余體育訓練本身就是學校工作的一個部分,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也存在著沖突,其實學校工作開展的好壞對課余體育訓練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很多學校習慣于把各種活動如教師會議、學生會議、興趣小組等安排在下午的兩節(jié)課后,而這個時間段正是課余訓練隊的訓練時間,訓練是周期性的,缺少了一次或幾次必然影響整個訓練的系統性。有的學校領導只重視文化課程的管理,課余體育訓練只是敷衍了事不能認真對待,使得基層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斷受到打擊,表面上也組建了課余訓練隊,其實體育教師身處夾層之中,能力根本得不到發(fā)揮。
二、對體育競技發(fā)展的相關建議
1.加強和重視課外體育訓練,全面提高學生體質
各級學校應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制度建設,制訂年級、班級課外活動日程表,確保課外活動的時間、場地、學生、輔導教師落到實處,建議各級學校將課外活動列為先進班集體評選條件之一。在開展課外活動中,應調動班主任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充分發(fā)揮他們在課外活動中帶頭兵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保證學生每天1小時體育鍛煉時間,杜絕課外活動時間被擠占的現象。
2.加大經費投入,改善學校體育的基礎設施條件
各校應從實際山發(fā),貫徹靈活多樣的方針,城鎮(zhèn)等發(fā)達地區(qū)力爭在達標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規(guī)范、優(yōu)質、豐富的體育器材,使學校體育教學物質條件合理有序地發(fā)展。同時,應鼓勵與提倡農村和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學校尤其是農村小學自制一般教具與器材,如小學生自制毽子、跳繩、沙包等,保證農村學校體育教學、課外活動的基本需要。真正使學生“人人享有體育衛(wèi)生”教育。
3.全面提高體育教師的素質,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
加強對體育師資隊伍的規(guī)劃和管理,確保體育教師隊伍的數量足、質量合格、分布合理。制訂、完善有關體育教師的培訓制度,加速體育師資培訓的步伐,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體育師資水平,使體育師資培訓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道路;對現職教師要進行有計劃、有步驟、有層次的在職培訓,加強對青年教師和農村兼職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工作,重點要加強對農村小學兼職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以保證農村地區(qū)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4.認真貫徹《教師法》《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落實相關師資政策,及時兌現訓練補助,提高體育教師的地位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