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位優秀的教師懂得如何去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研究在初中數學教育中運用激勵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激勵興趣中學數學學習效率
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一個人要是沒有受到激勵,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就能發揮到80%~90%,甚至更高。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學生,發揮其能力至關重要。以下內容詳細介紹如何運用激勵手段提高中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一、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
能力相當的學生會取得不同的成績,甚至能力差的學生可能比能力強的學生成績更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于激勵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來說,學生的成績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能力,二是動機激發程度。他們的關系可表現為:學習成績=能力×動機激發程度。從式子可以看出。學生成績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其能力和動機激發程度的乘積,能力越強,動機激發程度越高,成績就越好。在這兩個影響因素中,能力是個人的心理特征,其提高需要經過一個過程,而動機激發則是較易變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成績與動機激發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過激發學習動機來彌補。在學習中,能力不怎么強的學生,通過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較高成績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其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有著強烈的學習動機或內驅力。因此。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是如何通過激勵調動起人的積極性。能力再強,但若不能進行有效的激勵,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
二、數學教學中的激勵原則
1.激勵要因人而異。一些學生的成績很好,可以激勵他們把成績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給他們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一些學生的成績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勵他們達到一個可以完成的目標。如果學生的目標都是同一個水平,成績好的學生覺得沒有動力。輕松達到目標,喪失進取心;對成績差的學生會來說或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覺得反正達不到就不想學等。因此,給學生制訂一個合理的目標很重要。
2.激勵要做到獎懲適度、公平合理。獎勵和懲罰不適度都會影響激勵效果,如果學生在上數學課無精打采、開小差、不交數學作業等等,可以給懲罰,但懲罰過重會讓學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等;懲罰過輕會讓學生輕視錯誤的嚴重性,從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學生數學成績提升很快或者考試考得很好,可以獎勵。但獎勵過重會使學生產生驕傲和滿足的情緒;獎勵過輕則起不到激勵效果,或者讓學生產生不被重視的感覺。
3.激勵要注重時效性。激勵要及時地進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
4.激勵在數學教學中具體運用。
(1)數學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不能單純地講授課本“死”知識,應多鼓勵學生去探究。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和“樂”就是愿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出發上升為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為立志學好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成功者。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閱讀著名數學家的傳記,課堂精心設疑,一題多解及靈活多變的等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去深入探究,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2)在數學教育中采用——榜樣激勵。榜樣激勵,也叫做典型示范。就是通過榜樣[先進典型]來教育學生、鼓舞學生、激發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方法。榜樣是一面旗幟,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容易引起人們在感情上的共鳴。同時,有了榜樣,使得大家學有方向,趕超有目標,而且看得見、摸得著,說服力強。號召力大。教師要善于發現榜樣。積極扶植和培養榜樣,宣傳榜樣,組織大家學習榜樣。
(3)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課實現的目標,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由消極學習到積極學習。對于學生達到目標可以進行適度的表揚或者獎勵,讓學生有進一步努力的動力;如果達到目標什么表揚或者獎勵都沒有,會造成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喪失信心,難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難于達到目標。
三、結束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激勵,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