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學生自主學習已成為知識經濟社會的主要學習方式。新課程改革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這才是它最佳的目標和終極目的。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 實施 新課改
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知識構建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用良好的學習策略來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感受、理解知識的同時,深入探究。力求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成為一個真正會學習的人。而新課程改革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一、重視課堂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
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應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造,以超越預設的目標和程序。每一節語文課都應該是不可重復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過程,都應該是讓學生盡情綻放自己思維感受的過程,都應該是讓學生表演的過程,而不應該是預設的一成不變的僵化程序。我們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興趣、知識、經驗、思考、靈感來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因此,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舞臺,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將學習的時間、空間等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在教學《窮人》一課時,大膽地進行了嘗試,首先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交流學習發現,學生通過讀書很快讀懂了課文中桑娜一家人雖然生活困難,但是還要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孩子。學生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內容后,我便相機引導:“同學們讀懂了課文內容,很不錯,但這還不能體現我們已經用心讀書了,用心讀書能讀出問題來,那才叫用心讀書。”我這樣一提學生就明白了我的意思,馬上又拿起書讀了起來,很快又提出了:“他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的生活為什么這么困難?”這些問題不是一個學生就能解決的,我鼓勵學生充分發揮集體智慧,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結合時代背景進行探究,學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我順勢進行拓展訓練:“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應該做個怎樣的人?”學生能回答這個問題也就達到了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
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不僅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是學生攀登學習高峰、學有所成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這一點我在教學《只有—個地球》時深有體會。當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時,總是把自己找到的內容一字不漏地講出來,如果是這樣的交流資料,那么幾個同學的發言就可以占據半節課的時間,只有教學生分析、整理、概括資料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三、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激情和教學的效果。只有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主動探究,我們的教學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如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一課時,在課前,我布置學生去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比一比,看誰搜集得多,在課堂上讓學生交流搜集的情況,由于準備充分學生紛紛搶者介紹,對什么地球的大小、地球上的水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等內容根本不用教師講解,學生已經了解得清清楚楚,也就明白由于地球上有了供我們人類生存的各種資源,所以,我們才能夠生存下去,為此,我們要號召全人類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因此,只有學生想學、愿學,才能樂學,也才能學有所獲。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新課程改革的目的。
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育家葉圣陶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如何養成小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呢?
1.優化課程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人格。語文習慣的養成,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閱讀必須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再閱讀其他的書,應用研讀課本得來的知識,去對付其他的書。這才是反復的歷練。習慣的培養猶如逆水行舟,“—高松勁退千尋”,培養習慣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否則良好的習慣之舟就會擱淺,甚至倒退。學語文,沒有語言的感覺、積累,一切語言的學習便只是空中樓閣,作為語文教師既要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好讀書”;又要引導學生“讀好書”,當他們讀有所獲,使他們認識到“讀書好”。除了要求讀好課內文章,還要注重課外閱讀。如學習了《草蟲的村落》后,我推薦學生看《昆蟲記》;學習了《懷念母親》后我推薦學生看《愛的教育》等,并利用活動課開展讀書交流會。讀書謂三到:“口到,眼到,心到。”只要心進去了一切也就解決了。再難的文章只要多讀,—定能讀懂,之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加強聽說讀寫習慣的養成
聽是學生信息來源的重要渠道,也是積累知識的一種重要方法??梢岳迷缱x課或活動課選擇同學們感興趣的素材或有關社會熱點問題的報道,讀給同學們聽,要求他們聽后記下要點,從而培養他們學會傾聽的習慣。同時在教學時根據課文內容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或體會,進行資源整合。許多的課文我都要求學生說體會或寫讀后感。教學中以讀為本,加強讀寫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培養良好的語文習慣是關系到一個人一輩子的事情,這也是語文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衡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就看他是否有好的語文習慣。他好讀、善聽、會記、常寫、注重積累,自覺參與一切有關的語文活動,這個人的語文水平絕不會差。而這種良好的語文習慣是在長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它反過來又在不斷促進語文學習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