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首先要考慮的是活動能否使教材知識性目的和運用性目的達成一致。因此,從課堂的整體規劃到具體的各個環節,教師到應充分考慮,使設計的每一項活動都有明確的目的指向。
某師執教《牛津小學英語》6A Unit3 Itwas there!重點句型:
A:Where's your ... ?B: It's on/in/near/behind/under the ...
A: It isn't there now. B:It was there amoment ago.
這位老師先用圖片復習了本課Part B中的單詞,然后做了一個Guessing game.因為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所以對本課PartB中的六個單詞和詞組已經掌握得比較好。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參與度比較高。然后教師要求學生打開課本到25頁,要求學生在兩人小組內完成Part c Ask and answer.
思考:教師的設計意圖是很好,進行重點句型練習之前要求學生復習將要涉及到的單詞與詞組,化解了活動難度,提高了活動效率。但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掌握六個單詞詞組已是比較簡單的任務。教師又是圖片復習又是游戲鞏固,時間偏長,影響了學習任務的達成。其實,教師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資源,借助自己的文具、書本在小組內操練句型,而把課Part c Askand answer作為鞏固部分,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習效果還要好得多。
二、趣味性原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感情地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小學英語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是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某位教師教完6A Unit1 Public signs中B部分的公共標志后,設計了一個Work inpairs的活動,要求學生在兩人小組內一人指課本上的公共標志圖片,另一人迅速英文表達。學生按照教師要求在小組內進行了練習,活動迅速完成,學生反應平淡。
思考:由于課本上既有圖片又有英文表達,所以這種活動不存在信息差,屬于一種機械訓練,難以真正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如果教師能夠改變活動形式,能讓學生在活動時雙方之間產生一定的信息差,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需求,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就會迅速被調動起來。
三、真實性原則
學生對源于生活的活動特別感興趣。教師要關注來自學生生活的各種信息,在設計活動時,要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情景中體會和學習語言。
某教師在教學6A Unit 5 On the farm中Part c的重點句型“What did you do onthe farm?I…,之后進行了以下拓展:
T:What did you d0 last weekend?S:,
T:What else did you do?S:I…
T:What did your good fi'iends do lasweekend?You can ask your friends,(Ss askSs,學生興趣盎然地展開了活動。)
思考:案例2中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了本課重點句型的鞏固練習后,自然而然地注入了學生現實生活的內容,使教學內容因生活化的加入而更加生動和豐富。
四、遞進性原則
設計的教學活動低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固然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但是,如果教師設計的活動跨度太大,就會讓學生產生畏難和抵觸情緒,同樣達不到預期目的。所以,我們的活動設計應體現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層次性,使教學成階梯式,層層遞進。
某師執教6A Unit 5 On the farm一文中一般過去時句型\"What did you do?Imilked the cows.What else did you do?I collected eggs\"時,領讀幾遍就讓學生進行pair work,然后就讓學生扮演小記者去采訪自己朋友在上個周末做了什么。由于大部分學生對參訪活動中需要用到的一些過去式動詞詞組準備不足,致使活動不能順利進行。
思考:其實,該教師創設的讓學生扮演小記者去采訪自己的朋友的情景,既能鞏固剛剛所學的句型,又能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可謂一舉兩得。但是走近學生,就會發現有許多學生不能熟練地說出所涉及到的過去式動詞詞組,信息交流遇到極大障礙。如果,該教師在學生進行調查活動之前,先組織學生復習一下調查活動中可能涉及到的過去式動詞詞組,這樣就化解了活動難度,幫學生建立了語言儲備和心理預期,從而提高了活動的質量。
五、參與性原則
鑒于班級授課的局限性,要求教師在設計活動時必須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才能使多數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當教師的提問只是針對個別同學時,其余的學生在教師找到練習對象后,會馬上松弛下來,成了一個地道的旁觀者。如果我們能改變練習方式,將對話權留給全體學生合作完成,那么人人都有事情干,所有的學生都會積極參與活動,并學會與他人合作。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習活動效能最大化,還能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