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之余,常常聽到教師們埋怨:“學生對應用題的學習感到很難!”“學生學習應用題的基礎太差了 !”而學生也在訴苦:“應用題太難學了!”“應用題的相等關系太難找了!”下面以路程問題為例子,總結、概括應用題里“相等關系”的四種類型.目的在于:讓學生們學習的時候,加深理解和認識,加快解題速度,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師們教學的時候,方便參考和借鑒,促進交流,以提高教學水平,實現共同進步.
1. 速度×時間=路程
這樣一類應用題的相等關系還有 “=時間”,或者“=速度”的變形.
例1 甲要跑完50千米的路程,他每分鐘跑400米,求甲跑完全程所花時間.
分析: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是“速度×時間=路程”.
解:設甲跑完全程花了x分鐘.
50千米=50000米
x=125
答:甲跑完全程花了125分鐘.
例2 已知一匹馬每天走150千米,走了15天,問這匹馬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分析: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是“=速度”.
解:設這匹馬一共走了x千米.
=150
x=2250
答:這匹馬一共走了2250千米.
2. 路程+路程=路程
這樣一類應用題的相等關系還可以有 “路程-路程=路程”的變形.
例3 學校田徑隊的小剛在400米跑測試時,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到達終點,成績為1分零5秒,問小剛在沖刺階段花了多少時間?
分析: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是“6米/秒的速度跑的路程+用8米/秒的速度跑的路程=400米路程”.
解:設小剛在沖刺階段花了x秒,則以6米/秒的速度跑時,用了(65-x)秒.
1分零5秒=65秒
8x+6(65-x)=400
x=5
答:小剛在沖刺階段花了5秒.
例4 甲乙兩人練習短距離賽跑,甲每秒鐘跑7米,乙每秒鐘跑6.5米,如果甲讓乙先跑兩秒鐘,甲經過幾秒鐘可以追上乙?
分析:先設甲經過x秒鐘可以追上乙.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是“乙先跑兩秒鐘的路程+x秒鐘乙跑的路程=x秒鐘甲跑的路程”.
解:設甲經過x秒鐘可以追上乙.
6.5x+6.5×2=7x
x=26
答:甲經過26秒鐘可以追上乙.
3. 時間+時間=時間
這樣一類應用題的相等關系還有 “時間-時間=時間”的變形.
例5 小莉和同學在“五一”假期去森林公園玩,在溪流邊的A碼頭租了一艘小艇,逆流而上,劃行速度約4千米/時,到B地后沿原路返回,速度增加了50%,回到A碼頭比去時少花了20分鐘.求A、B兩地之間的路程.
分析: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是“順流用的時間+20分鐘(即小時)=逆流用的時間” .
解:設A、B兩地之間的路程為x千米.
20分鐘=小時
+=
x=4
答:A、B兩地之間的路程為4千米.
例6 某人每小時可走平路8千米,可走下坡路10千米,可走上坡路6千米,他從甲地到乙地去,先走一段上坡路,再走一段平路,到乙地后立即返回甲地,往返共用了2小時36分鐘,若甲、乙兩地間的路程為10千米,問在這10千米的路程中,上坡路及平路各有多少千米?
分析: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是“某人從甲地到乙地上坡用的時間+平路用的時間+從乙地到甲地下坡用的時間+平路用的時間=一共用了2小時36分(即小時)”.
解:設上坡路為x千米.
2小時36分=小時
++=
x=6
上坡路為10-6=4千米.
答:上坡路為6千米,平路為4千米.
4. 速度+速度=速度
這樣一類應用題的相等關系還有“速度-速度=速度”的變形.
例7 從甲地到乙地的長途汽車原需行駛7個小時,開通高速公路后,路程近了30千米,而車速平均每小時增加了30千米,只需4個小時即可到達.求甲、乙兩地之間高速公路的路程.
分析: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是“原來的速度+增加的速度=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
解:設甲、乙兩地之間高速公路的路程為x千米.
+30=
x=320
答:甲乙兩地之間的高速公路的路程為320千米.
例8小王騎車從A地到B地共用了4小時,從B地返回A地時,他先以去時的速度騎了2小時,后因車出了毛病,修車耽誤了半小時,接著他用比原速度快6千米的速度回到A地,結果返程比去時少用了10分鐘.求小王從A地到B地的路程.
分析:這道例題的相等關系是“原來的速度+增加的速度=現在的速度”.
解:設小王從A地到B地的路程是x千米.
半小時=小時,10分鐘=小時.
+6=
x=48
答:小王從A地到B地的路程是48千米.
當然,上面八個例題還有其它不同的解法,讀者不妨試一試.我們只有掌握了比較系統的學科知識,再從比較高的角度來講授應用題,教師才能教得舒心,學生才會學得開心.
責任編輯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