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樂趣,使學生下筆有神,樂寫、善寫作文,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
一、引導學生發現和積累寫作材料
“文學貴為有感而發,緣事而發。”教室里在新學年開學后的第一次作文,我以《暑假里一件有意義的事》為題布置學生寫一篇文章。當我問到暑假里有那些有意義的事的時候,教室里鴉雀無聲。他們總認為有意義的事是影響頗大的大事,而對于雞毛蒜皮、瑣碎小事則感到無必要寫,沒有內容寫。對“有意義”的理解也很狹隘,以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義。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理解,學生認為整個暑假期間都是平平淡淡,沒有一件有意義的事。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從學生的身邊小事著手,一步步讓學生自己領悟到凡是對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對事物的認識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義的。頓時,學生們好像茅塞頓開,開始滔滔不絕地說出暑假里的有意義的事。有的說:“有一次坐公共汽車時,看見一個小妹妹給一個老婆婆讓座。使我認識到應該要多些幫助別人。”有的說:“有一次,由于我收谷子的動作不夠快,結果一些谷子被雨水淋濕了。我體會到做事情不能拖拉。”……就這樣,學生們都認為暑假里的有意義的事情非常多,寫作題材出來了。學生們紛紛開始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發生的每一件事都變得有意義起來,這就為作文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材料寶庫,不再為無事可寫發愁了。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快樂中寫作
一次,我為了感謝同學們的團結協作和高漲的學習熱情,就去買了一些小品種的西紅柿獎勵他們。借此機會,我給學生們上了一節作文教學課,也給他們一次自我發揮寫作題材的機會。
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手中的西紅柿,看看它有什么特點,三分鐘后收回來,看看能不能認回自己的那一只。頓時,課堂上熱鬧起來,有的同學叫起來:“我的西紅柿頭頂有一環黑圈。”還有的說:“我的西紅柿中間有一個小白點”…… 同學們都在互相討論自己與別人的有什么不同。進展很順利,四十多位同學都準確地認出自己的西紅柿。大家都是笑了起來。接著,引導學生給西紅柿洗澡,然后讓它曬太陽,看看有什么不同之處。同學們都像魚兒那樣游出了課室,歡笑聲從水龍頭那邊傳來。接著,他們都三五成群地在操場上給西紅柿曬太陽。“哇!”“哇!”“哇!”到處都是一片驚呼,大家都發現原來放在太陽底下的西紅柿和先前的不同。十幾分鐘過后,我安排學生們又集合在教室里,讓他們說說自己看到的情況。小莉說:“我把西紅柿放在太陽下,發現它的顏色比原來的晶瑩剔透,很紅。”小華說:“因為我的西紅柿中間有一條小根,發現它在太陽底下就像一條騰飛的龍。”噢!多貼切的比喻呀!當一切歸于平靜的時候,我就說:“下面,自己可以吃掉手中的西紅柿,嘗嘗它到底是什么味道的?”同學們拿著自己手上的西紅柿左看看,右瞧瞧,怎么也不愿意送進自己的口里。在我的引導下,那個調皮鬼小力終于帶頭一口把西紅柿送到嘴里,他竟然大叫一聲:“爽!”同學們都被他的動作逗樂了。大家也小聲說:“我也想試。”接二連三地,幾個小家伙吃了,都很回味地說:“很好吃,你們快吃。”全班同學都被他們惹饞了,個個都很不舍地咬了一口:“真好吃!”教室里充滿歡樂的氣氛。當同學們都笑著吃完時,我就問:“味道怎么樣?”小飛迫不及待地站起來說:“酸酸甜甜,很好吃。”小俊也跟著說:“很爽口!”大家都你一言我一語說出吃后的感受。隨后,我就讓學生把筆、紙拿出來,把剛才所發生的記錄下來。同學們都“沙沙沙”地寫起來。
對于這次作文教學課,有了這么充分的體驗,效果非常好!只要瞧到這些題目就令你想一睹為快了:《一節有趣的語文課》、《我真快樂》、《懷念》、《意義》、《我好想多吃一只》……
三、教會學生懂得修改自己的文章
對于我們語文老師來說,在引導學生選材的過程中,更要教會學生懂得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是寫作文的最后一個步驟,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但是,有的同學卻輕視這一個步驟,甚至放棄這一個步驟,這是很不好的。學生寫完一篇文章后,限于水平,往往對自己的文章已形成定勢思維,找不出毛病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引導學生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和教會學生如何正確修改自己的文章。我認為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修改與師生、生生共評的方式進行,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別人的優秀文章,發現自己文章的不足之處。從而達到修改文章的目的。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