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1~2年級的寫作目標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讓學生喜歡寫話,就得讓他們對寫話產生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對圖文并茂的漫畫、畫報之類的書刊特別喜歡,而且對以涂涂畫畫、剪剪貼貼為主的美術課、手工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低段兒童語言表達能力還十分有限,尤其是書面語言,但他們卻是天生的藝術家,善用線條、色彩、圖形來表情達意,極富創造的潛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低年級學生主要就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來思維的,他們最愛信手涂鴉,看到什么就畫什么,想到什么就畫什么。那些充滿童真、童趣的繪畫作品,洋溢著兒童純真、質樸的天性,又何嘗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呢?畫得像也好,不像也罷,都是兒童內心世界的表現,都讓他們感到快樂,我們何不把抽象的寫話訓練和想象直觀的畫畫結合在一起,以畫促寫,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呢?
一、觀察想象,培養思維
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是畫畫寫寫的核心和關鍵。有了想象,學生才能畫出多彩的作品,才能寫出新穎有趣的文章。兒童想象思維是以直觀、具體的形象為主的,例如,學生見到圓圈會想到太陽、句號、圓圓的球等;見到小棒會想到香腸、孫悟空的金箍棒、各種筆等。如果沒有了具體的事物作依據,他們的想象便不會這么豐富。因此,我因勢利導,充分利用實物、圖畫、投影等多種直觀、形象化的教學媒體,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方法進行觀察,在觀察中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想象。這樣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過程中,既滲透了看圖寫話的寫作方法指導,又使他們獲取了較多的感性材料,豐富、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為日后寫作打下了基礎。
二、從仿學寫,循序漸進
針對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語文組織、邏輯思維能力弱等因素,我按照“從仿開始,循序創造,培養獨立”的程序來訓練學生。這種由淺入深的過程設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學生畫畫寫寫前可依照圖書、課文中的圖文的句式結構進行說寫訓練。如,在教《畫風》一課時,我出示了葉圣陶先生的同名詩《風》,讓學生也仿照這一形式改文為詩,并借助大量的圖片引導學生續寫《風》,創編《聲音》《氣味》等詩歌。學生寫出來的作品圖文并茂、精彩紛呈,讓我驚嘆不已。
仿寫為自由習作打下一定的基礎。學生在一篇篇的仿寫中漸漸積累了寫話知識,提高了表達能力。隨著學習的深入,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觀察、自己想象,進而自己畫畫寫寫。
三、豐富形式,增強趣味
兒童的注意力是容易分散的,何如保持學生畫寫的熱情呢?我們認為除了挖掘畫寫內容外,還必須豐富畫寫形式,讓學生感到新穎有趣,才會樂此不倦。
1. 看圖說寫。即觀看小朋友們自己收集來的圖片或老師從網上搜索來的圖片,激起興趣,進行說和寫。
2. 剪貼說寫。這是一種手腦并用的創造性寫話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通過剪剪貼貼組合成新的圖畫,讓學生介紹成圖過程和圖中事物之間發生的故事。
3. 聯想續畫編話。在學生面前先展現一幅留有懸念的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補上事情的結果,再讓學生將中間的過程以文字的形式表示出來。
4. 自編連環畫。可以讓學生學習這種表現手法,每天畫一幅畫,編寫“連續劇”。
5. 畫生活寫日記。就是用一幅畫加一段話的形式,讓學生寫親耳聽的,親眼見的,親身經歷的事,讓孩子用筆記錄多姿多彩的生活和豐富的思想情感。
6. 觀察介紹實物。畫一樣事物,把該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性能、特點等有條理地介紹清楚。
7. 古詩改文。在理解古詩字、詞、義的基礎上,讓學生畫出相應的圖片,并將詩意表現出來。因為古詩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這些現成的材料組織成文,既復習鞏固古詩,又能訓練學生布局謀篇的作文技巧。
8. 出小畫報。讓學生自己設計、繪制報頭版面,自己編稿、寫稿、繪畫,享受創作的喜悅。
9. 玩玩、畫畫、寫寫。通過讓學生自己玩玩,進行喜聞樂見的游戲等,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畫一畫,寫一寫。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