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活動是智慧與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類追求文明的活動。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培養人格健全的學生,就應該重視對學生的情商培養:以發掘學生情感潛能為突破口,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完善為人涵養,健全性格素質。那么,如何在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情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
一、 利用教材中的情感美,以情激情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多是名篇佳作。從內容上看,有的體現祖國山河之美,有的體現炎黃子孫的人格光輝。教學中,教師應仔細研究教材,深挖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使學生產生感情上的共鳴,以此進行情商教育。如八年級下冊的《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敘事散文。文章記敘了特定情景中父親的背影,表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情至愛,也抒發了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背影”事小蘊深,聚光到一點“淚眼”看背影,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就非同一般。我讓學生朗讀相關的段落,對他們說:“讀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親對我的關愛。同學們可以聯系自己的生活,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其實,父母們對我們的愛是多方面的,大都在日常細微的事情上自然地流露出來。”學生聽我這么說,有的點頭,有的陷入沉思。我讓他們自由發言說說對家,對父母的認識。這時,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最后我啟發學生:家庭是生命的起點、人生的慰藉和社會的細胞,我們要關愛父母,孝敬父母。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從作品中體會蘊藏的深刻的思想內涵,使學生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轉化的目的。
二、 運用心理暗示,激發學生的情商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暗示,對學生心理產生影響。例如,我會通過言語對學生進行勉勵,暗示學生:“你能夠學會的” “你自主學習能力很強”“你的基礎比較扎實,要掌握學習方法”。在教學中也常常以表揚鼓勵為主,“很精彩的回答”“有獨到的見解”之類的評語。教師對學生的肯定和贊賞暗示了學生的能力,學生感到快樂和信心十足,對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在一次課上,一位學生上臺進行演講,內容是講一個成語故事,在演講時,由于基礎不扎實,出現了幾處錯誤,引起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這位學生講完后,我在講評時,故意忽略他的錯誤不提,而對他演講的優點,如聲音洪亮,沉著穩定,不受干擾等大大表揚一番,使這位表情沮喪的學生深受鼓舞。我觀察到他以后上語文課表現得特別出色,成績也漸漸提高了。實踐證明,用暗示法激發學生的情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 倡導合作學習,在合作中培養情商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新時期教改提出新的學習方法中,就包括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需要加強合作:人與人的合作,人與自然的合作,群體與群體的合作。今天的學生從小就應該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在課堂上,我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思考題讓學生小組討論,開展合作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與同伴交流溝通,傾聽他人意見與想法,為了共同的目標探討研究,統籌規劃。有時他們會爭得面紅耳赤,語言激烈。這時候我會引導他們,要根據小組中同伴的優勢與弱勢來安排任務,要妥善處理學習中出現的爭執和沖突。學生在活動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問題共同協商解決。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不僅解決了課堂上的問題,實際上也是情商教育的過程,培養了團隊精神,同時也讓學生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得到提高。
四、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情商
寫作是學生披露對社會、對人生的情感的有效途徑。學生在作文中,直接或間接地表述著個人的思想情感。今天的中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有的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有的經受挫折的心理素質差,有的社會責任感不強,有的取得一點成績,就得意自大。這些都是情感意志品質不健全的表現。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耐挫品質,百折不撓的性格,糾正學生認識上的偏頗,化消極情感為積極情感。記得有一次,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在家中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奶奶嫌棄我,爸爸討厭我,弟弟嘲笑我,就連家里養的狗也對我特別的不友善,我還能在家里立足嗎?蒼天啊,你對我太不公平了!”看到這段文字,我聯想到該生近段時間上課走神,不按時交作業等情況。在課后,我單獨找到她談話,對她進行心理疏導,告訴她:人生中困難和挫折都是暫時的,只要勇敢地去面對,就一定能戰勝它。在作文批改中,我也經常鼓勵她,有針對性地對她進行思想教育。慢慢地,該生心里的結解開了,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人也變得活潑開朗。實踐證明:寫作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向活動,它搭起了師生間情感交流的橋梁,同時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心理培育的有效渠道。
責任編輯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