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腦、網絡、多媒體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起“網”,內行的人說它“太了不起了”,入迷者稱它“太刺激太過癮了”,受害者的家人和孩子卻說它“太毒太毒了”,他們談網色變。總之,各有各的說法,說它有多好就有多好,說它多壞便有多壞。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挽救那些未享網之福卻遭受網害的孩子?
一、提高意識
挽救網中孩子的辦法之一是提高孩子、父母、教師、主管部門的主觀意識。讓他們提高自我及社會的責任感,家庭、學校、社會齊抓共管,提高孩子的自制力。讓網絡造福于社會,讓網絡一路順風,鵬程萬里,讓孩子健康成長。
二、注重溝通
注重溝通是挽救網中孩子的辦法之二。作為家長每一天不管多忙都要安排好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都要安排出一些時間和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愛好,幫助孩子解決學習及生活的疑難。節假日,帶孩子去串一下門,和同齡的孩子進行談心,減少上網時間。學校的老師要愛生如愛子。上微機、多媒體教學的老師特別要注意向學生講清楚“應該……不應該……”,教會學生正確操作運用網絡的技術方法,決不能搞“以玩代教”的微機課。班主任要和學生進行思想溝通,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對他們進行心理治療,幫他們戒除網癮,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態度,讓他們抵制誘惑。每學期在學校開設一個“青少年網絡過渡沉迷的預防和矯正”的專題講座,做到老師與家長常溝通,雙管齊下,增強學生的自制力。總之,教師與家長溝通,老師與學生溝通,家長與孩子溝通,對戒掉網癮是極其重要的。
三、轉移興趣
孩子沉迷于上網完全是上癮了,也就是對上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覺得挽救網中孩子的辦法之三是轉移孩子的興趣。
在學校開展一些有益的文娛、體育活動,口語交際活動,讓學生轉移對網絡依賴的心理,多表揚他(她)的優點,對其缺點和錯誤不要過度批評,甚至不可采用漠視的方式。給予他們恰當的表揚和關心,會讓這些深入虛擬世界的人意識到現實世界的美好。
在家里,家長培養孩子看書、聽歌、下棋、畫畫等興趣,讓孩子多參加團體活動,盡量不使他感覺到無事可做。有條件的可以帶孩子去旅游度假,減少孩子上網的欲望。
記得有一個學生非常喜歡上網打游戲升級,父母不讓他上網,他便跟父母吵架。夜晚等父母睡熟了,便翻父母的袋偷錢去上網,父母越是禁他,他就越想往網吧跑。后來,我向家長提建議,假日讓他參加夏令營活動,鍛煉他的意志,培養他的興趣。他喜歡釣魚,則利用空余時間帶他去釣魚。他喜歡下棋,便帶他找棋手下棋。轉移他的興趣,結果他減少了上網的時間。
四、避重就輕
挽救網迷的辦法之四是避重就輕。孩子上網,家長不能一味地指責、干預,對于孩子上網尋找健康有益的內容,家長應給予滿足,以利取得孩子的信任。對于孩子上網過長時間或進入不健康的網站,家長要善于引導及制止,做到避重就輕,注意教育的方式,使孩子容易接受,不產生逆反心理。
黃色網站是青年迷戀上網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對性充滿了渴望和神秘感,學校和家長應開展正常的性知識教育,進行一些性知識講解,大膽而不避諱,從而淡化孩子的神秘感,消除性苦悶、性好奇,做到避重就輕。
平時放電腦的環境要防范,家庭的電腦不要放在孩子房間,最好放在公共場所,規定孩子上網的時間。同時,把危害的源頭關掉,盡量控制有害的信息的傳入及散發,影響及吸引孩子,盡可能做到避重就輕。
五、厭惡治療
挽救網中孩子的辦法之五是“偏激”的厭惡治療法。這個辦法是讓孩子連續幾十個小時上網,使他對網絡產生厭惡感。曾記有一個孩子深更半夜時,等父母睡熟了,去網吧上網。父母多次教育,他仍如此。家長無計可施,把鎖在自己房中的電腦搬出客廳,讓孩子連續上網,上到他厭倦了,他自動放棄了。聽說后來他看見電腦便產生厭惡感。這個辦法雖然不太好,但也可說是無辦法之中的辦法。
六、社會關注
據調查,受網害的孩子不是個別的偶然的現象。能不能把這些網中的孩子拉回到學校、家庭、社會,解決的辦法之六是社會關注。希望主管部門取締那些無證經營的網吧,領發執照時應從業主的品德及資格上進行考核審查,特別是經營的范圍、營業的時間、安全隱患等都要作深入的調查研究。適當開一些培訓班,制訂網吧管理的規則及措施。同時也希望業主要掙一些良心錢,替天下所有的父母想一想,替天下所有的孩子想一想。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