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能夠創設一個巧妙的促進思維發展的情景,使學生在觀察實驗中獲得感性知識,在分析研究實驗過程中從生動的直觀現象到抽象的思維能力,實驗在整個化學課堂教學中有著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下,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從教師上,更是從學生上,有了一個更新更高的要求,也具備了更多的優點。
一、能極大地發揮教師“引”的作用
課前精心準備,設計好實驗步驟、順序、提前告知結果,學生只需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完成實驗,教師只要在課堂上管好學生就行了。這就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真實寫照。但是,在新課程標準中,化學實驗教師的定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化學新課程主張“教”要服從于“學”,“教”要為“學”服務,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才是化學實驗教學的根本宗旨。這一理念必然要求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實驗、問題、討論、結論”或“問題、討論、實驗、結論”這個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完成每一個學生實驗。
例如:在高中化學必修1“探究鋁的性質”過程中,先引導學生搞清鋁是屬于哪個類別的物質,再利用分類歸納的思想,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前面學習了哪些屬于金屬單質的物質,這些物質都有什么共同的物理化學性質,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知識討論、回答并歸納,然后再回來我們需要探究的“鋁的性質”的知識點上。那么,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已經知道了鋁的物理性質,并且預測鋁的化學性質。最后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來檢驗鋁的化學性質到底是否與預測的一樣,并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金屬鋁會不會有與別的金屬不同的特性呢?通過探究活動,學生知道了金屬鋁可以與非金屬反應,也可以與酸反應,但同時也可以與一些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與強堿發生反應并放出氫氣。
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的興趣
以前的實驗課學生就如一個充當檢驗的機器,只需跟著教師設定好的程序一步一步檢驗就可以了,就連提出問題的想法都沒有,談何興趣,更不能談科學素養了。在新課程標準中,讓學生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扮演主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要的是,化學實驗教學不同與其他學科的顯著特點是存在著豐富有趣化學實驗現象。通過化學實驗,讓學生把學到的化學知識與實驗事實進行了生動的結合,體驗到認識的樂趣,這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化學實驗教學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主要體現在:學生更加喜歡上化學實驗課,樂于親自動手做實驗,并能把抽象難懂的化學理論通過實驗具體而形象的表現出來,進而把知識簡單化。例如:在高中化學必修2“探究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的教學中,我們進行了分組實驗,人手一個平衡球,學生只需利用他們的手對平衡球中的一個球進行捂熱,就能看到平衡球內的顏色明顯的發生變化,學生經過觀察、討論,不難得出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以前的教學中,這個點既抽象又難理解,學生都有點望而生畏的感覺。但在新課改下,通過這么這么一個簡單有趣的實驗,不但激發了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最重要的是消除了學生對這一個知識點的畏懼心理。又如:在必修2中“認識有機化合物”中,以前學生都只能聽老師講完憑借自己的想象力來想象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的。現在,通過有機化合物分子的結構模型,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所講的,再結合自己對有機化合物分子成鍵特點的了解進行拼湊,既生動又直觀,不但能激起學生的興趣,還能讓學生輕而易舉地對所學的知識即時進行掌握并消化。
三、能極大地發揮多媒體技術“活”的應用
“一塊黑板+幾根粉筆+一籃實驗用品”,這是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課程的實施要求,而取而代之的是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而多媒體技術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瘜W實驗教學中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可使教學過程增添情趣、活躍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例如:在講授“制取氯氣的實驗裝置”,以前只能教師展示實驗裝置,學生觀察并聽講,有的學生可能下課后就忘記了,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但有了多媒體后,在教師展示完后,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出各種裝置如:制氣裝置、干燥裝置、凈化裝置、收集裝置、尾氣處理裝置,讓學生當堂進行練習,選出一套標準裝置,如果學生選錯了,多媒體即時提出糾正,這樣能使學生即時把錯誤改正過來,能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
另外,有了多媒體技術,能演示一些危險性較高的實驗,模擬一些錯誤實驗操作,還能增大實驗復習容量,等等。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