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展開,面對新課程的全面推進,如何深入開展教學改革,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管理質量?校長,學校的主要領導者,必須具有正確的教育理念,敢于創新,才能適應教育發展新形勢。在創新的同時,還必須規范管理,才能讓教育放光彩。
一、深入落實教學的中心地位
學校工作要切切實實以教學為中心。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空間上,課堂教學都是學校育人工作中一項最經常、占用時間最多、涉及面最大、內容最廣泛的活動。校長在學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擾,咬定青山,自始至終,突出教學工作的地位。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等方面,都應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己任,面向全體學生,了解和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及發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創造性的進行教學。課堂教學時,堅決反對課堂教學的隨意性,形式化。在課堂教學上,要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推進研究性學習,建立新型的教學關系和師生關系,大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重視合作方式的學習。為抓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提高教學授課水平和教學效率,我們對教學常規檢查、質量檢測、校本研究、骨干及課改典型教師的培養、教師的基本功、各種教學活動及競賽活動等常規性的內容進行有效實施。教學常規每學期詳細檢查兩次,期中、期末各一次,每次檢查都做好認真總結,表揚好的,指出不足,所以常規工作比較完善。
如何評價一所好的學校?家長普遍認為,好的學校必須有好的聲譽,而好的聲譽,首要的是孩子在學校里學得好,學得有出息,畢業時能較容易地進入聲譽同樣較好的高一級學校。老百姓評價一所好學校的標準,無疑是一條比鐵還硬的定則。教育家們認為,好的學校,起碼有三條:一、學生上課聚精會神,氣氛活躍;二、課外活動龍騰虎躍;三、學校管理井井有條。學校開辦六年來,我們學校每年都輸送一定數量的優秀畢業生到質量好的高一級學校,干部群眾有目共睹。一些不屬學區的學生紛紛要求到我們學校就讀,就是因為我們努力做到了這三條。
校長要“沉”下去,走近教師,走近學生,走進課堂,走進教材。要經常深入到教學第一線聽課、評課,指導性評課必須一課一評,要有指導性意見。經常翻閱教師的備課和學生的作業,在備課上提倡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與自身的知識經驗以及學生實際相結合,教案設計與講課要盡最大努力相符。經常召開不同形式的師生座談會,利用適當場合與教師個別談話,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特別要傾聽教師對教學管理的意見或建議以及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和要求。
要經常參加學校里的教研活動,一起研究教材、設計教學方法,商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思想觀念的轉變是根本的轉變,思想觀念的轉變不是自發的過程,也不可能通過一兩次學習就能完成,必須通過科學的管理來實現。我認為校長要善于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帶有傾向性的問題,通過典型事例,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幫助教師領悟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同時,校長要保持教師的角色,教好一門課。要經常帶頭上示范課,自加壓力,努力做到學有專長,教有特色,這樣,更有利于指導教學工作。
二、抓好基礎建設,創學校特色
基礎和特色好比兩個翅膀,只有兩個翅膀都硬了,學校才會騰飛。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提出過高的要求,必定會拔苗助長。目前,成人寫字水平不高就是因為小時基礎沒打好。夯實基礎,就是圍繞“身體鍛煉好,行為習慣好,文化基礎好”這三個方面,分解出許多具體要求進行訓練。針對當今學校班容量大,學生浮躁等情況,尤其要加強日常行為規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齊抓共管,一抓到底??茖W文化知識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時候,都要向課堂教學要效益。如果在小學階段,應該讀的沒有讀,應該看的沒有看,應該做的沒有做,那將是學生終身的缺失,終身的遺憾。我們要為學生的終身負責,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會寫字、學會讀書、學會唱歌、學會做操、學會掃地、學會負責、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講究科學,要按照規律辦學,掌握和遵循教育與社會發展相適應,教育與青少年身心發展相適應的基本規律。從本校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人云亦云,不趕時髦,扎扎實實做好基礎,為建設學校特色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