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學者依據眾多長壽老人的實踐經驗,總結了延緩人類衰老的五把“金鑰匙”,期冀為大家打開長壽之門。
心情樂觀有目標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認為:“人能健康活到100歲,心理平衡的作用占50%以上,合理膳食占25%,其他占25%。”對世界三大長壽地區(美國加利福尼亞洛馬林達市、日本沖繩縣大宜味村、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以及上海、北京對長壽老人的調查,都得出相同結論:要健身,先健心;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長壽者都心胸寬闊、樂觀開朗、心地善良、為人隨和。
堅持步行“三五七”世界衛生組織在1992年指出,步行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它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病率,降低血脂,使硬化的動脈軟化,預防老年癡呆。洪昭光教授認為,步行要掌握“三五七”:“三”指每天步行3公里,時間在30分鐘以上;“五”指每周運動五次;“七”指有氧運動強度以“運動后心率+年齡=170”左右為宜。例如,50歲的人運動后心率達到120次/分,兩者相加等于170。
多補維生素D,少吃豬肉 一項涉及54萬余人、為期10年的研究發現,每天吃4盎司(約113克)牛肉或豬肉的人,早亡危險比吃肉少的人高30%,首次以大規模的調查揭示了多肉飲食對壽命的影響。另有數據顯示,全球約10億人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水平過低會導致骨質疏松、糖尿病、高血壓和癌癥。除了注意飲食補充外,還要經常曬太陽,最佳時間為上午11點至下午3點(夏季上午提前下午錯后),每次10~15分鐘。
夫妻多牽手國外經常見到夫妻散步時手牽手,洪昭光教授亦提倡如此。皮膚的接觸能產生明顯的心理和生理效應,通過生物電傳導,讓夫妻雙方體內都釋放內啡肽,提高免疫力。
人緣好人緣好是百歲老人的共同特點。社交生活少,焦慮引起的化學物質積聚于大腦,可以致病。一項對276名18~55歲成人的研究表明,有6個以上朋友的人,比朋友少的人抗感冒能力強4倍。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應對緊張的緩沖器,有益于心臟健康;長期精神緊張會削弱免疫系統并加速細胞老化,使人的壽命縮短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