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先生年逾不惑,是一家合資企業的高管,平時愛好運動,身體一直很健康。近一年多來,他在運動中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繼而出現疲憊、腰痛、夜尿增多、尿起泡沫等癥狀。自以為是身體衰老的現象,因此毫不在意,并有意加大運動量,想通過鍛煉來延緩衰老。不料在參加公司舉辦的羽毛球比賽時,突然出現面色蒼白、頭昏眼花、惡心、嘔吐等癥狀,當即被同事送往附近醫院。根據病情及化驗結果,擬診為隱匿性腎炎、腎功能衰竭,立即收住院治療。
好端端的一個人,一下子就變成了重癥腎病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療,司馬先生和家屬、同事都想不通。為什么會這樣呢?
其實,這對臨床醫生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有資料顯示,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性腎病患病率達8%~10%;初次到腎內科就診的患者中,有2/3已經發生腎功能不全,約1/4發展到尿毒癥期。這是因為人體腎臟儲備量相當大,平時只需1/4的腎單位工作,就足以維持腎臟功能,其余3/4的腎單位處于“輪休”狀態。因此,早期腎病患者的腎臟雖然在發生著慢性進行性損害,卻毫無感覺。直至腎臟損傷達3/4以上,再也無法支撐時,患者才會出現癥狀(如浮腫、腰痛、尿少、尿黃等)。若此時患者耐受性好,自認為是小事而不在意,一拖再拖,不去診治;如沒有其他意外因素,每年只進行一次細致的健康體檢,就難以及時察覺。待到病情較重就醫時,已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這種情況最常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因而,目前臨床上已把隱匿性腎炎列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表現形式之一。其突出特點是患者早期沒有任何自覺癥狀,僅在化驗尿常規時不正常,如尿蛋白、尿潛血試驗陽性,或反復出現鏡下血尿,等,但腎臟纖維化卻在悄悄進行中,直到癥狀嚴重時。也就是說,司馬先生的腎臟早就有損害,只不過癥狀隱匿使他疏忽大意,沒有及時檢查治療;而加大運動量導致的勞累,更促使病情迅速進展到腎功能衰竭期,使人一下子難以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診斷。
相關鏈接:如何早期預防
(1)中老年人最好每年做1~2次腎臟健康檢查,如尿常規、腎功能、腎臟彩超等,尤其患有腎囊腫、多囊腎的病人更應如此;(2)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煙、限酒、減肥,低鹽、低脂、低蛋白飲食,等;(3)防治上呼吸道疾病,如咽峽炎、扁桃體炎、上呼吸道疾病等;(4)慎用對腎臟有害的藥物,如慶大霉素、丁胺卡那、小諾霉素等;(5)積極治療原發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冠心病等;(6)一旦發現腎臟病變,須看腎病專科,不要亂吃偏方、驗方等,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治療良機,導致多種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