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堅果降膽固醇
最新一期美國醫學雜志《內科檔案》刊登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多吃堅果可降低膽固醇。報告中說,每天平均吃67克堅果,總膽固醇可降低5%,壞膽固醇可降低7%,而且壞膽固醇與好膽固醇的比例會朝向良性方向發展。
這項研究是由加州洛馬林達大學教授沙巴提、歐達和羅斯共同完成的。他們在7個國家對583位試驗者進行研究。這些試驗者有些膽固醇過高,有些則正常。研究結果顯示,吃堅果有降低膽固醇效果是普遍性的,而且對膽固醇過高者和正常者都有好處。同時可使甘油三脂過高者降低21%,對三酸甘油脂正常者則沒有影響。
報告并說,吃堅果對壞膽固醇超標者、瘦者和愛吃西方食物(如飽和脂肪食物和可樂等)者最有效。對那些本來就愛吃橄欖油、魚肉、谷類和蔬菜等健康食品的人,則不太顯著。
(張森鳳供稿)
多吃淀粉類食物可以防腸癌
英國劍橋大學營養學家賓漢姆,分析研究了12個國家的飲食習慣和腸癌的關系,結果發現,食用淀粉類食物越多,小腸、結腸和直腸癌的發病率就越低。證實淀粉類食物具有與蔬菜、水果一樣的防癌抗癌作用。
研究顯示,澳大利亞的男性和美國女性每天消耗淀粉量食物少,平均僅100克或更少,而中國和朝鮮人每天約攝入370克。前者結腸癌的發病率是后者的4倍。
賓漢姆認為,淀粉類食物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抑制腸癌:一是當淀粉進入腸道后,腸道細菌會吞食淀粉而大量繁殖,這有助于增加糞便,促使結腸排泄,加速致癌的代謝物排出體外;二是淀粉在腸內經發酵酶作用產生大量的丁酸鹽,丁酸鹽能抑制大腸內壁可能致癌的細胞產生。實驗證明,丁酸鹽是有效的癌細胞生長抑制劑。
(陳繼英供稿)
每天刷牙不足兩次易患牙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的醫務人員最近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天刷牙不足兩次者,易患多種牙科疾病。
研究人員采取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北京市35~44歲的常住居民728名,男女各半。按照《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方案》進行調查。發現每天刷牙兩次以下者,為52.7%,使用牙線者僅為0.5%。這些人的患齲率為63.8%,牙齦出血檢出率為74.1%,牙石檢出率為98.5%,淺牙周袋檢出率為66.3%,與每天刷牙兩次以上者相比有顯著性差異。
調查還顯示,近12個月去口腔科就診者僅為12.5%,就診原因主要是牙痛,所接受的治療主要是補牙、拔牙和義齒修復。定期接受口腔檢查和牙周潔治者不到就診者總數的1%。
(衛文供稿)
吃魚對抗癡呆癥
法國研究人員對1 674名居住在法國西南部的68歲以上老人,分別進行了為期2年、5年和7年的隨訪,了解他們平時進食肉類、魚類和海產品的情況。隨訪結果顯示,每周至少吃一次魚或海產品的老人,其患癡呆癥的危險會明顯降低。但吃魚在高學歷的人身上起到的保護作用比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這些人年輕時的飲食習慣較為健康。但吃肉與癡呆癥危險之間沒有明顯的關系。
研究人員說,魚油中的脂肪酸有保護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同時可以降低腦部發炎的幾率,在腦部發育和神經細胞再生等方面起著特殊的功能。
(陳繼英供稿)
血壓存在月度波動要防中風
英國《柳葉刀》雜志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如果血壓存在月度波動,則意味著發生中風的風險更高。研究人員重新考察了以往四項大型研究的數據,這些研究中的病人在當時已經經歷過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發作。本次研究之前,人們已經知道平均收縮壓越高,出現中風的風險越大。但這次研究還發現,在三四個月中病人收縮壓變化越大,再次發生中風的危險性也越高。其中血壓變化最大的病人,再次中風的可能性相當于變化最小病人的三倍以上。研究人員建議,保持血壓的穩定性,是預防中風的一個重要措施。
研究人員提示,血壓波動與中風的關聯性,可能不適用于沒有發生過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人。但無論如何,平均收縮壓仍然是一個有用的指標。
(蔣建平供稿)
我國成人精神障礙問題突出
最近,北京回龍觀醫院和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等多家醫療機構,合作完成了一項涉及全國1.3億成年人的大型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成人精神障礙總現患率為17.5%。其中心境障礙為6.1%,焦慮障礙為5.6%,物質濫用障礙為5.9%;88%的患者從未因為心理問題接受過專業治療。
有關專家認為,廣泛性焦慮和心境障礙是我國成人較為突出的心理問題。調查發現,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40歲以上人群高于40歲以下人群,農村居民重度抑郁障礙、心境惡劣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但其中只有8%的患者曾尋求專業人員幫助,僅5%就診于精神科;有24%因病導致中度或重度殘疾。
專家呼吁社會重視精神障礙問題,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精神障礙的知曉度,主動尋求心理治療。
(衛文供稿)
低糖碳酸飲料可防止腎結石
美國馬薩諸塞綜合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七喜、新奇士和雪碧等低糖型飲料中,檸檬酸鹽的含量相對較高。而檸檬酸鹽能抑制草酸鈣結石形成,這是腎結石最常見的類型。
此項研究報告發表在《泌尿外科雜志》上。參與此項研究的泌尿科醫師艾斯納博士解釋道,有的人容易形成腎結石,原因之一就是尿液中的檸檬酸鹽含量較低。通過檸檬酸鉀補充劑,可以預防草酸鈣結石以及尿酸結石形成。
艾斯納一名同事早在10年前就發現,飲用家庭自制的檸檬水,可提高尿液中檸檬酸鹽含量。艾斯納說,檸檬水對于預防腎結石的效果仍不明確,但一些大夫會推薦給患者。
艾斯納表示,當前這項研究的目標,就是研究市場上是否有現成飲料,能達到與自制檸檬水同樣的效果,即提高檸檬酸鹽水平。
(蔣建平供稿)
肥胖兒童更容易遭欺侮
據美聯社最近報道,美國密歇根大學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三到六年級的孩子中,肥胖者即使很聰明或很受歡迎,也仍可能被體型偏瘦的同學欺侮,并且與其性別、種族、社交技巧或學習成績無關。
該項研究的負責人朱莉·C·盧蒙博士稱,研究結果讓人略感吃驚并“有些擔心”。她表示:“相比于上世紀80年代,現在肥胖兒童太多了。在一些學校,班里一半的學生都可能超重……因此,我原以為胖孩子不會再受到欺負了。但我錯了。”
共有821名年齡8~11歲的美國兒童參與了調查。在三年級的受訪者中,肥胖者占17%,超重者占15%。研究發現與體重正常的同齡人相比,肥胖兒童遭到欺侮的機率要比前者高出63%。同時發現,肥胖兒童還需要忍受更多的壓抑、焦慮及孤獨感。
(蔣建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