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是一家電腦軟件公司技術部門的負責人,剛過而立之年。他工作認真,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從前期策劃、產品研發,到后期制作、市場營銷,每個環節都親力親為,細心安排。家有嬌妻愛子,入住高級私宅,出有名車代步,生活現代時尚,日子美滿如意。
可是最近他覺得特別疲勞,總有一種說不出滋味的累,心里很煩,動不動就想發脾氣,吃飯乏味,渾身乏力。上周末,大學同學畢業八shy;shy;年后第一次聚會,看到多年不見的同窗好友,王強卻怎么都高興不起來。感覺到自己的不正常,王強暗暗地問:“我到底是怎么了?”
心理分析
王強是“心累”,是社會壓力導致心理早衰引起的不適感。
人的年齡分為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通常,心理學家將心理年齡老于生理年齡的現象叫作“心理早衰”。研究發現,76%的人有心理衰老的跡象。追本溯源,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人格基礎抑郁型人格、偏執型人格和癔癥型人格的人群容易出現心理早衰。
壓力沉重長期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壓力,會導致精神負重,逐漸使心理陷入“衰竭”,呈現出“未老先衰”。正如王強自嘲IT是“挨踢”行業,知識更新速度快,行業競爭激烈殘酷,讓他倍感工作壓力和隨時會“下崗”的威脅。雖然目前收入不錯,但是每月的房貸、車貸支出,加上孩子一天天長大,隨之而來的生活、教育費用將會不斷攀升,更加重了對未來的擔憂。久而久之,就引發了心理早衰。
生活事件的刺激考學、工作、結婚、生子等一系列事情讓我們應接不暇、心力交瘁。一旦發生負性生活事件,如失戀、生病、工作出現差錯等,更易出現心理早衰。
工作環境的影響如整天面對機器(電腦、打印機、傳真機)的辦公室一族,由于缺乏人與人的有效交流,也容易出現心理早衰。
心理處方
現代社會中,像王強這樣的心理早衰現象很普遍,也不容忽視。但它并不可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緩解。
首先要改變認知,自我調節。現實雖然有時有些無奈和沉重,但生活還是會越來越好的。面對壓力,要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不妨換位想一想,正是由于這些壓力,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才會有動力。
其次要注意勞逸結合。心理早衰的首發癥狀一般伴有軀體不適,如頭昏、眼花、失眠等。當出現這些預警信號時,應及時調整,適當進行體育鍛煉,散散步、聽聽音樂,放松一下心情。工作之余和家人一起旅游、踏青,既能回歸自然,放飛心情,又能加固親情,增加支持;有機會多參加親友聚會,既能聯絡感情,又可收獲新的人生感悟。
要學會傾訴。弦繃得太緊了,如果不適當放松,就會有繃斷的危險。緊張的情緒也一樣,需要適當減壓。傾訴正是緩解壓力、延緩或治療心理衰老的最好方法之一。
另外,保持一顆童心或者多親近孩子。多與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孩子們相處,或者看一些幼兒節目,都能令我們萌發童心,感染童趣,使生活充滿活力,從而延緩心理衰老。
小貼士
心理早衰的十大常見癥狀
(1)精神不振:長期感覺困乏,嗜睡;(2)反應遲鈍: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下降;(3)辦事效率低:做事瞻前顧后,缺乏果斷;(4)創新能力下降:缺乏創新的動力和勇氣,越來越感覺力不從心;(5)過度敏感:對自己不自信,老是懷疑身邊的人和事;(6)急躁難安:面對問題時容易急躁,聽不進別人的意見;(7)極度自卑:總是感覺自己一無是處;(8)過度傷感:沉湎于對過去的回憶,多愁善感;(9)對家庭冷漠:不主動關心其他家庭成員的情況;(10)自我封閉:生活中喜歡獨來獨往,不愿意同陌生人接觸。